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9的博文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各位,都是垃圾。但是你 B 厂确实不能算是这这一堆垃圾中拔尖的。

笑死我了。逼乎上又有给某品牌垃圾车洗地的了。这个品牌别的不怎么样,公关水平倒是不错。而且爱把品牌行为无限上升这一行为,和某手机品牌真的是一模一样。 ​​​​ 虽然某品牌比起五什么龙等是要靠谱一点,不代表它就不垃圾了啊?(当然在我看来,所有用电池的纯电动都是垃圾。包括万向。包括青年。包括宇通。除非哪一天电池衰减和回收的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我也很反对过度依赖于辅源的无轨电车用法。)而且比起其他传统客车厂,你 B 还有一些地方还能做得惊为天人、令人匪夷所思啊? 你 B 新车噪音是不大。但是开个两三年之后呢?杭州第一批 K9F 是 2015 年 9 月才上线的,现在有几辆噪音还和当初一样正常的?成了这幅样子好意思说噪音比无轨电车还轻?你一才开了四年的电动车别说和同年的 LNG 比,部分几辆车甚至比八年的柴油车还厉害。(顺便说一句,目前我遇到最安静的公交车还是那一批百路佳万向。起步真的是安安静静。)而且我也不知道它是来自哪个时空的生物。(也许不是生物。)无轨电车集电杆挂住异物的事件我是好久没见到了。(也有可能司机遇到这种情况就直接降杆了。) 然后又说到续航问题。我倒是想问一下为什么第一批 K9F 上线 7 路的时候,还没跑半天就撤下了?为什么到了冬天只有某品牌的纯电动需要和内燃车互换?早上跑了一圈就要回场充电、下午再出场跑一圈的车又是什么牌子?你说你续航好,但事实就是冬天完全不堪用。真不好意思杭州不是深圳,杭州是有冬天的,公交车是要一年四季跑的。你到了冬天就成了这幅样子,冬天是打算用爱运营? 至于最后说某 B 牌纯电动又舒服、又安静的,建议还是多上上总经理信箱或者民意直通车这种地方。看一下多长时间会出一则相关诉求。某 B 坐得晕也不是最近才有的问题,但是 B 车厂就是这么自信、从来不调校自家的电机。 但是有一点它确实说对了。我确实怀念过去的公交车。那个时候各大车厂还是在认真造车的。到了现在,没有谁在认真对待造车这一件事了。就算不是为了补贴,车厂造车的标准似乎也只是能用就好。(当然也有像青年这样为了补贴不择手段的。)十年前国产公交车原创造型的都有好几个经典款。现在呢?以后呢? 更新:前面我还落下了几点,这里再做点补充。 先是说安全。它只单方面说充电桩着火事故与其品牌无关。但是其他呢?不说每次都是司机失职的油门深度 99(这个具体真相也因为种种原因恐怕

请小心移动校园套餐宽带的退订陷阱

先说重点:在不晚于你大学毕业的一个月之内,记得去一趟大学所在市的移动营业厅。(10086 可能会跟你说最好 / 只能是你当初办理套餐 / 手机卡的那一家校园营业厅,但是其实这并不影响。)办理内容除了转出校园套餐(不过听说现在毕业生亦可以优惠的资费使用一段时间校园套餐?这我不是很清楚。)外,更重要的就是把校园宽带和你的手机号解绑。 请注意: 这两项事宜是独立的。可能你只是单纯地转出了校园套餐,而并没有解绑校园套餐。所以一定要说清楚。解绑成功的标志是收到如图所示的短信。 最终退出的是家庭统一支付。没想到吧? 以上就是本文的重点。以下为本人的一些个人经历和碎碎念,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关了。 我是怎么发现的? 早在 2018 年 9 月,因感到移动虚拟网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且预存话费每月返还 20 的活动业已结束、每月费用有点小贵,同时此时电信卡已然是无限流量套餐、移动校园套餐内含的 1 GB 流量显得若有若无,所以前去移动营业厅办理了套餐变更。将原先 58 元的校园套餐变更为了当时最低的 18 元「保号」套餐,内含每个月 300 MB 流量。当时收到的短信除了办理新套餐的提醒外,还有改出「校园飞享套餐」、取消校园 WLAN 业务、退出移动虚拟网的通知。看起来似乎是和移动的各个校园业务毫无瓜葛了。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今年 9 月。我又收到了一条短信。 短信大意是说校园 58 套餐内所包含的校园 100 兆有线宽带月费优惠就要于本月到期了,到期后的宽带标准资费是每月 50 元。最后还有一个小尾巴:「如您已取消宽带或已转入其他宽带费率或已设定优惠到期停机,请忽略此条提醒短信。」 当时我正赶着上班,坐在空荡荡(因为是周日)的 B4C 上,接到这么一条短信有一点一头雾水。我应该是已经转移出校园套餐了啊?怎么还会收到这么一条短信通知?虽然疑惑,但还是先后打开微信和客户端的移动手机营业厅,都没有看到我号码名下有宽带。(当时的现象就类似图 5. )不放心,我又打了 10086 人工客服。第一次没接通,第二次的答复让我有点杂毛:我确实有这么一条宽带,而且这条宽带不会自己取消、优惠到期后就按原价收费;最重要的是,电话人工客服不能取消这条宽带,网上营业厅也不能,唯一能取消这条宽带的途径就是去线下的营业厅。 这图是现在截的,但当时情景就类似于

为何某世界铁路公司和地方铁路公司的合营公司频频「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发现了某世界铁路公司和地方铁路公司的合营公司(后简称 M 公司)一线员工惊人的流通率之后,我甚至怀疑开设世界一流铁路学员地方分院的原因正是因为 M 公司人员流动太严重了。 图文无关。 地铁公司的一线员工流动率在多大的水平是正常的?这应当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对于像是站务这种没有太大技术要求的岗位,入职后培训一个月就能就能下派到车站做实习员工了。考虑到这种工作和乘客直接接触、非常容易吃到客诉,本身也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岗位,同时工资还不高,所以自然流动率不会太低。当然前面也说了,一位员工的培养周期并不算太长。所以大不了重新培养过就是了。一般也不会有过了一年半载才发现自身不适合/被挖墙脚的事情发生。 但是地铁列车的司机呢? 不同于站务简单培训后就能上岗,地铁司机的培养周期非常漫长——从理论学习,到师徒带教,还有各种检验实际操作能力的「科目二」、「科目三」考试。经过这一系列培训之后,才能正式拿到驾照、持证上岗。这估摸着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如果一切顺利。 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基层一线岗位,地铁司机这一岗位除了是升职,人员应当还是保持稳定为好的。但是在 M 公司,却有着一个神奇的现象——几乎每个月都有司机或离职或跳槽或转岗。夸张的一个月,离职的人数据说达到了几十人。(当然我无法就这一说法进行证实。)这种现象不可说不令人惊奇。其中又有不少是被职工家乡的地铁系统或临近的城际线路(比如说杭海线)挖墙脚挖了去的。也就是说 M 公司频频「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其他地铁公司提供了地铁人才。 为什么 M 公司会有如此惊人的基层人员流动率呢? 本文 以下内容纯属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M 公司最为尴尬的可能是其身份问题。它不是国企。 虽然世界一流在境内的合作企业不止一家,但是不是家家都有世界一流的号召力,也不是家家都能把原版世界一流的能力学习到位。(不过 M 公司在故障率这一点上似乎已经学习到了世界一流的精髓。) 这也就意味着,倘若员工家乡的地铁公司(国企)向其提供了 offer 之后,哪怕工资实际会降,但考虑到物价水平等因素,员工仍然会倾向于回家乡工作。甚至不是家乡、而是一般的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这一点亦可成立。且 M 在招聘时并没有太多的对应聘者户籍进行考虑,也就使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而同城的另一家国企地铁公司(后简称 H 公司),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食记·猪爸

猪爸餐厅是网易味央和外婆家餐饮集团合开的 高端 猪肉 体验 店。(最起码它自己是这么说的。)网易自然是以养猪场的身份提供猪肉,外婆家则是餐厅实际的运营主体。当然你要不知道这是外婆家旗下的(又一家)餐厅也不重要,只要迈进餐厅里就知道了。从戴草帽的服务员,到熟悉的暗淡灯光与紧凑座位安排,再不济看到餐纸上的 "GRANDMA'S HOME",总有一点能提示到你这家是外婆家的餐厅。 既然名字里都有「猪」,那么餐厅自然是以猪肉为特色的。餐厅的整整一面纸质菜单,除了一小部分是鱼虾类的,其余从冷盘到热菜乃至主食(?),都是和猪搭界的。对照着菜单上的推荐和大众点评的评论,这一次总共点了四道菜。品类涵盖了冷盘和热菜。本来考虑点一份炒面的主食,但是 招牌红烧肉 里面已经有酒酿馒头了,所以作罢。 先说整体印象。叫号速度不算慢,但是等菜的时间就非常因人而异了。似乎不少菜品都有一个各自的时间周期。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很可能要等个一个小时才能把菜上齐;运气好的话,坐下来没几分钟就能上 招牌红烧肉 了。所以,最好也做好菜没那么快上的心理准备。(比如说我就是等了半个小时才上了第一碗的冷盘 杭卤大肠 。) 杭卤大肠 杭卤大肠 大概是不少杭帮菜馆的标配了。虽然是一道冷盘,但盛上以后也要尽快食用。不然口感就特别油腻。(说的好像原本完全不油一样。)可是我那时它实在是上菜太慢,又不好意思在下一份菜端上来之前就把桌面清空,只得留个几块(虽然总共也没几块)在盘子里不吃。结果等到下一份 猪爸小炒 端上来时,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 猪爸小炒 这碗小炒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有豆芽,零星有一些炒鸡蛋。实际上,还有更零星地有一些腊肠。反正就是这么一碗混充是蔬菜的炒菜呗。不难吃,但也说不上有多么好吃的地方。也就是意思意思点份蔬菜的概念。 招牌红烧肉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明了将红烧肉和酒酿馒头裹一起的吃法,总之这现在已然成为了红烧肉吃法的标配。酒酿馒头非常酥软,但是酒酿味并不是太重。也不知道这算是优点还是缺点。红烧肉居然没有皮?这一点太令我震惊了。红烧肉旁边的是山楂片和橘子。我在吃红烧肉之前已经把它们吃了。之后才意识到似乎这是用来事后解腻的?……因为红烧肉是就着馒头吃的,所以不会感觉特别油腻。(因为油都渗进馒头里面了。) 烤猪手 怎么说?看它装盘的样子你就

为什么真功夫的自助点餐能够这么难用?

我个人对于自助点餐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毕竟对部分弄也弄不灵清的店员,与其浪费时间同他说要点什么,还不如自助点餐生成订单来个方便快捷。在此之前,快餐领域的自助点餐,我认为标准是麦当劳、下限是肯德基。 麦当劳不必多说了。自助点餐机功能齐全,可以方便地定制每一杯饮料的加冰、不加冰,甚至还有贴心的儿童模式、可以把屏幕元素下移。美中不足的是取餐体验。在今年 8 月 8 日 压力测试 前,取餐号的长度均为 3 或 4 位。其中 3 位取餐号的为 1XX 柜台点餐,4 位的取餐号前两位表示其他各类点餐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自助点餐机、手机点餐),所有的取餐号最后两位都是自 00 至 99 的循环。一般情况下确实够用,不过 8 月 8 日当天因为 5 元的照烧鸡腿堡,每一家麦当劳都人头攒动。平日没什么人的金城路店那一天都把取餐台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短短十几分钟就跳过了 100 多个取餐号,以至于最后根本不是按取餐号来配餐的,而是根据小票和手机现场配餐。所以自 8 月 9 日起,麦当劳的取餐号多了一位,变成了 4 或 5 位。话虽如此,热门餐厅的取餐秩序还是就那样,并没有太多改善。(不过话又说回来,去年不也是有这样的活动么?一样的优惠幅度,一样的人员爆满。为什么今年除了货备足,其他并没有太多改善呢?) 而肯德基的话,因为点餐机并没有全面铺开,因此很多时候都是用手机点餐实现的自助点餐。然后就会发现,肯德基的应用做得是真的垃圾……不仅卡,点餐之前还有很多其他奇奇怪怪的入口与广告,一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虽然麦当劳的应用也没好到哪里去,但好歹有点餐机不是么?)最奇葩的是,饮料是否去冰的自定义选项,是在结算这一步才有的。这也意味着一单里的多杯饮料,要么全去冰、要么全不去冰。(其实也真的无所谓。哪怕你选了去冰,店员照样能给你加冰的饮料。)但总归点餐的逻辑还是正常的——点餐时可以查看自己的优惠券,按自己喜好定制餐品(虽然定制项并不是特别多),结帐后到取餐台拿餐品。 结果没想到周五吃的这趟真功夫,直接拉低了我对快餐自助点餐下限的认知。 整体点餐的顺序是没毛病的。先手机点餐,然后付款,最后凭取餐号领产品。但是这里面除了最后一步,别的都特别别扭。 真功夫没有推出自家的应用,所以自助点餐是在微信或支付宝的小程序中进行的。微信和支付宝两边的账户通用、积分互通,不过优惠劵独立(比如说只

入职首月小记(中)之入职之前发生了什么

其实前面我还漏说了一件事。入职第一天就有和我们说过,未来会给我们每一位配发一台 RedmiBook 14 用作开发。不过直到那周周五我离开的时候,这些电脑都没到货。本来我因为这一点稍微有点愧疚:到 7 月再来找一位应届生的难度和 6 月找应届生的难度还是不一样的,有能力的早就解决工作的问题了;剩下这些工作还没着落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校都会催得很紧,但同时工作能力又不一定能符合要求。虽然我自认我的能力亦不足以胜任。不说硬件实践动手能力为零,软件水平也非常不怎么样。以至于当初电话通知我录用时我都不相信当初如此的面试表现居然还能有后续。可我一想到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周五天都要瞎性命地在公司里工作,便释然了不少——这样的单位不去又何妨? 时间到了 7 月上旬,也就是面试的日子。 当然你要问前面几天在做什么的话,也就是在家宅着玩玩电脑之类的。就和之前大四下学期一样。也不急着去找其他工作,反正这边先面试了再说。 面试本身倒没有太多值得细说的。总之就是搭车前往公司所在的园区。虽然办公楼有门禁,但刚好有职员要进去,我就跟着一起进去了、没被门禁卡着。短信上指示我到 XXX 教室去面试,不过现场又有贴着白纸,指示面试应聘的等候室往另一边走。所谓的等候室其实就是会议室,室内有一位员工在组织秩序。进内后先填一张表,表格内容和当时网上应聘时的信息差不多。硬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可能就是多问了之前有没有投递过类似企业的岗位。 虽然我比短信上要求的时间还早到达,但会议室的人只见少、不见多。「毕竟是下午了,可能今天差不多就面试到这里。」我心想。等了几分钟后,终于是轮到我面试了。此时也就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还在会议室。面试是多对多形式的。面试具体内容我自然不便多透露🌚但怎么说呢?自我介绍环节肯定是有的。这时我才发现只有我的学历是本科,此外都是大专。所以问到我的时候自然也还是问了「既然是自动化专业,那就业面应该很广,为什么还要来我们公司呢?」之类的问题。这个问题把我有点问慌了。「不会是嫌我学历太高了吧?」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而且当时刚好还有专业完全对口的同学,所以面试官还问了他们专业相关的问题;到我这边,也便少了问这种问题的可能。结果相对而言,我个人的面试时间还少了点。这更加令我心慌。 但总之面试就这么顺利结束了。 这之后却又是漫长而迷茫的等待。 一开始几天倒是什么心理负担都

「《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字幕补完计划」的后续

2015 年寒假的时候,我发布了一篇 博文 ,说是会依据「東映アニメBB」的生肉片源,为《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1997) 重新制作一版字幕。当初的想法特别美好——为生肉补齐完整的字幕,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 只不过其实我很快就弃坑了。 事实上,要不是今天有人在那篇博文下回复,我几乎忘却它了。 那篇博文中我说到:「这个计划中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互联网,我所做的就是把它们重新排版后组成一个全新的可用的字幕文件。(说白了就是二次创作啦……)」 我的生肉片源来自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1-148[KUNO-DIY][The Last Present-For My Best Friend][RAW]「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Kindaichi Shounen no Jikenbo) 全1-148話」(640X480 WMV9 2000K NO Timekeeper Watermark) 。 其实其中已经配了一份摘抄自琵琶行字幕组的字幕文件。 可能是我记忆出现了偏差,这里面没有包含任何外挂字幕。我现在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字幕的来源,可能是在我当初原始下载的种子内包含了,可能是从百度网盘下载的。现在姑且放到了我的 Google Drive 中分享。148 全集的字幕来源是抄写自琵琶行,死神病院 SP 的字幕由漫游字幕组制作。 只不过当时的我认为这还不够完美。不完美不是说翻译不行,琵琶行的翻译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我在意的是缺失了部分翻译。《金》1997 年在电视上放映时,完整的内容应当包括——OP 前的本集内容混剪预览,OP,正片,ED,下集预告。混剪预览没有出现在这一片源中,且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可以忽略。琵琶行内嵌字幕的版本,大多数集数根本就没有下集预告,因此也没有翻译。 我想做的就是补齐这些缺失的东西。 但这对我来说并不轻松。 因为我完全不认识日文。 所以一开始我所做的就是使用 Aegisub 修改原先附带的那套字幕。从 琵琶行论坛 摘抄来歌词翻译,再对照别处找来的日文字幕补充部分缺失的台词(主要是背景中的路人)。最后这一部分是最挑战自我的,根据所听到的日文和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大致写出下集预告的内容。 虽然歌词调整样式比较烦人,但是调整好之后便可以一劳永逸很长时间。所以只花了一天的空余时间,就完成了两集字幕的制作。 之后工作停滞了一段时间。

入职首月小记(上)之我是怎么从滨江走出的

不知不觉,在现在的公司入职已经有一个月了。 既然都一个月撑了下来,那这大概就是会做到正式工的工作。 虽然之前讲过已经相对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并早在四月中旬时调低了自己的期望,开始向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的公司投递了简历。不过当时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音。甚至部分公司已经开始社招流程(是的,已经错过了 2019 届校招)没几天就投递了简历,最后却直到这一轮招聘结束、招聘信息更新、撤下了我能投简历的岗位招聘,我都没有收到任何答复。所以这次入职,并不是那时候投递简历的结果。 说起来也是一次冲动的结果。 就正如我在 前面的博文 中所说的那样,我算是入职了这家半导体公司,只不过还没签劳动合同。本来应该是第二天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那一天我没去。虽然后面几天在家人等劝说下还是回去上班了,中间也有被领导谈话,确认还要不要做下去。很不开心,但还是被迫着妥协了。因为我没得选。尽管要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七点半到家,但是一时半会儿我到哪里能找得到别的工作?更何况它还开给我 7100 的税前月工资。这些想法令我不得不妥协。 不过可能是情绪被压迫、也有可能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抑或是学院 QQ 群里几百年不冒泡的情感咨询老师(我甚至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发言)一句「某某公司目前还在大量招聘应届生」给我一种内幕消息的错觉。(尽管都是七月了,很少有毕业的应届生还没落实工作。)总之在周三的晚上,我重新给这其中的某家公司以社招的形式投了简历。现在说起来像是马后炮,在当时我对此没抱太大指望。 这是那几天下班时我能看到的最早的天空。其余几天无一意外都是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那时候是 7 月。 直到那一周的周五。 按本来的节奏,应当是周二签劳动合同,然后公司把合同统一寄送到在大陆的东莞总公司盖章。总公司盖章后再将合同寄回,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就正式生效了。毕竟杭州和东莞间的文件递送并不是不花钱,所以我周三返工后,并没有马上签合同。可能是要等到下周统一的寄送时间再寄过去。所以直到周五,我才第一次见到合同本身。 拿到合同的第一眼就把我吓着了。合同封面赫然写着「广东省劳动合同」。内文的详细条款里,工资一栏写的也是 4100,与当初电话通知我的税前 7100 差距甚远。发现了这些情况后,第一时间和父母、朋友、辅导员进行了联系。劳动合同签在外省,意味着医保等也不在杭州。社保之类的如果两

旅行流水账·望宸阁

南有吴山城隍阁,北有半山望宸阁。 昨天(2017 年 10 月 19 日)上午 10 点 15 分,在半山之巅,望宸阁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开阁并对公众开放。望宸阁与城隍阁遥相呼应,从此杭州城北登高望远有了绝佳之处,弥补了城北无处望杭州的遗憾。 作为城北新地标,望宸阁从 2015 年 9 月开工至今,历时两年。建筑选用了南宋风格,高约 40 米,共 5 层。名字也很有意思,「宸」本意为北极星,后指帝王居住的地方;阁以「望宸」为名,意为「望北」,与拱宸形成呼应。 早在 2017 年 10 月望宸阁刚刚落成的时候,看到新闻中对其的介绍,我便萌生了去望宸阁看看的念头。于是在当年的 10 月 31 日,恰逢一个没课的周二,我便从学校出发,转了一趟车(B支4 换 75)到了半山路公交站。下车后沿着明园路走,往半山森林公园的主入口行进。然后,我就发现了…… 10 月 31 日望宸阁场地因有活动安排,故当天望宸阁及周边区域全天不对外开放。 事情就是这么的不赶巧,当日望宸阁并不对外开放。因此我也就没上山,就从大门走到了最西面的「问泉」,又走到了最东面的游客中心。一路打开 Ingress 有 Po 占 Po 无 Po 申 Po,最后也是呆了半天。然后坐上了 321 去了临平,再换乘末班 399 回到下沙。 半山娘娘庙。图片经由 Google Photos 自动特效处理。 第一次去半山以连山都没上告终,那我自然还是想要再找机会去一趟的。所以今年的 5 月 8 日下午,我又找了个机会过去了。虽然一路比较颠簸,但是到达的时候没有看到有说今天望宸阁也会关闭的告示,也看到电瓶车在正常运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好看到一辆电瓶车往山上的方向走了。) 望宸阁位于半山山顶,而半山公园内严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入。所以要上山,要么步行,要么乘坐景区的电瓶车。电瓶车单程 10 元一位,可以从半山景区大门坐到望宸阁停车场。但是看到电瓶车半小时一班的班次,便决定还是步行上山吧。毕竟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很难能有坐慢一辆电瓶车的客流。步行上山的话沿途还能再多拍几张照片,再能顺便申些 Po. 于是便决定沿着盘山公路往山顶出发。 道理我都懂,为啥要这么密集地放这么多句标语? 看,是 Portal( 远眺望宸阁 不得不说我还是低估了

二〇一九年八月十七日的日记

虽然是 8 月 18 日才动笔写的东西,但是记录的全部是发生在昨 (17) 日的事情,所以以下正文也便以昨日作为叙述的主体了。 1. 一公园 自从东坡路开始湖滨步行街的全封闭改造,又碍于解放路西往东在延安路和浣纱路都不可左转,原先自南山路左转进入东坡路的一大票公交线路都撤销了这一方向的 一公园 站。目前道路东侧的车站只有三条公交线路停靠——42, 56, K155. 其中除了 42 是从南山路沿线过来的,56 和 K155 都是从延安路南下、途径将军路间接实现延安路北向东进入解放路的左转。 结合  早先相关报道 ,连结湖滨步行街与交通枢纽、居民聚集地的「醉杭州巴士」南北起点或就为 小车桥 和 一公园。随着这一段步行街开街日一步步地逼近,公交公司也对 一公园 进行了一些扩容工作。 不过整个工程进展的速度不怎么样,因而目前能看到的也不多。当前能注意到的主要改变是增加了每侧车站的长度、可以容纳更多车辆同时停靠。然而,单纯车站长度的增加其实并不能提升停站的效率。之前的 小车桥 和 胜利剧院 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二次靠站和进出站不超同类车规则的存在,最终每辆车都还是需要一辆辆排队进站的。甚至连 延安新村 和 孩儿巷 这种,两个站台之间相隔有一定距离的,繁忙时段都不一定能做好分站台停靠。因此这么长的站台,除了给始发车提供了一个蓄车的空间,意义不是那么大。最终改造后的 一公园 效率如何,还是要结合步行街正式开街后相关交通措施和公交线路的调整才能下判断,所以这里也不浪费篇幅了。 道路西侧的车站 新辟出来的车站区域采用木地板作为下垫面,有点迷……  2. 中意巴士 1314 路 中意巴士 1314 路自一公园始发,途径南山路、杨公堤、梅灵北路、梅灵南路,终到宋城景区(停车场)。虽然 1314 南面因为江涵路单行稍事绕行,使单程达到了 18 km。但哪怕忽略这一段绕行,16 km 的 2/3 元线肯定超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本线居然只要 2 元还 IC 卡通用,确实很令人意外。毕竟最近几个月开的新专线,好的也是 2 元 IC 卡仅限电子钱包,一般都是单一票价 5 元( 线路全程限速 45 kph(但也没有哪里能跑特别快啊🌚),主要堵点位于西湖南线,梅灵路上就畅快不少。这条线路去宋城的旅客占据了一定比例,剩下的主要是西湖南线前往灵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