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功夫的自助点餐能够这么难用?
我个人对于自助点餐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毕竟对部分弄也弄不灵清的店员,与其浪费时间同他说要点什么,还不如自助点餐生成订单来个方便快捷。在此之前,快餐领域的自助点餐,我认为标准是麦当劳、下限是肯德基。
麦当劳不必多说了。自助点餐机功能齐全,可以方便地定制每一杯饮料的加冰、不加冰,甚至还有贴心的儿童模式、可以把屏幕元素下移。美中不足的是取餐体验。在今年 8 月 8 日
而肯德基的话,因为点餐机并没有全面铺开,因此很多时候都是用手机点餐实现的自助点餐。然后就会发现,肯德基的应用做得是真的垃圾……不仅卡,点餐之前还有很多其他奇奇怪怪的入口与广告,一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虽然麦当劳的应用也没好到哪里去,但好歹有点餐机不是么?)最奇葩的是,饮料是否去冰的自定义选项,是在结算这一步才有的。这也意味着一单里的多杯饮料,要么全去冰、要么全不去冰。(其实也真的无所谓。哪怕你选了去冰,店员照样能给你加冰的饮料。)但总归点餐的逻辑还是正常的——点餐时可以查看自己的优惠券,按自己喜好定制餐品(虽然定制项并不是特别多),结帐后到取餐台拿餐品。
结果没想到周五吃的这趟真功夫,直接拉低了我对快餐自助点餐下限的认知。
整体点餐的顺序是没毛病的。先手机点餐,然后付款,最后凭取餐号领产品。但是这里面除了最后一步,别的都特别别扭。
真功夫没有推出自家的应用,所以自助点餐是在微信或支付宝的小程序中进行的。微信和支付宝两边的账户通用、积分互通,不过优惠劵独立(比如说只有微信才有新用户蒸鸡蛋赠送一份)。这倒也不是什么太过于有槽点的问题。基本的点餐流程不受影响,至于哪个平台能有更多优惠,这确实是商家自己可以决定的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它的小程序也太垃圾了。虽然前文说了肯德基自家应用非常垃圾,但是其实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 / 支付宝里面点餐,这点起来顺滑多了。但是真功夫的点餐小程序呢?经常会出现白屏、点击无响应的问题。考虑到小程序几乎就是网页套壳,这种情况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比起本身的不稳定,点餐逻辑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 B, K 还是 M,优惠券都是在点餐的时候就能看到的。但是真功夫不这样。点餐就是点餐,完全看不到自己有什么优惠券。那优惠券要怎么使用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先点餐,然后在结算的时候使用优惠劵抵扣餐品,就和点外卖时差不多。(事实上,它这个点餐系统确实很像是外卖。甚至在微信上,一键可以切换为外卖模式。)我猜对了一半。点完餐(一份套餐 + 蒸蛋)进入结算页面,此时虽提示总价为四十多,但果然有一个优惠劵的入口。点开一看,优惠劵们都好端端地躺在里面。然后我就选中了其中的新会员蒸蛋券。我本以为会把多点的那碗蒸蛋的钱抵扣掉,结果它不是这样的。选中优惠劵后,它直接在此基础上再加了一碗蒸蛋。也就是说在结算时使用优惠劵不错,但是并不需要在点餐时先点好需要抵扣的商品,而是在最后选中优惠劵的时候就会自动把抵扣商品连同补齐的差价(如果有)加入订单之中。
发现这一点后我赶忙回退,但是怎么都回不到点餐页面。关闭小程序重新打开,也是卡在结算页面。最后没办法,再全部从头来过。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分钟,总算是把点餐这一步完成了。之后的取餐也就没什么障碍了。这种中式快餐餐品都在保温站上热着,需要时直接拿就好。所以等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取餐了。
此外一个小槽点是积分系统。在微信和支付宝上积分是通用的,也都是消费 1 元积 1 分,5 个积分可以抵用 1 毛钱。但是两边平台最低抵扣积分不同——支付宝是 25 积分、即 0.5 元起抵,微信是 50 积分、即 1 元起抵。总体上这是无伤大雅的,但这微妙的区别还是挺令人纳闷的。
最后就是真功夫是真的贵☹一个普通的套餐(内含米饭一碗、荤菜一碗、蔬菜一碗、汤或饮料一份)就要三十四了。我吃了一份澳洲和牛套餐配西兰花和蜜桃汁,外加新会员赠送的蒸鸡蛋,总共 39 元。吃完感觉是吃过中饭了,可是离满足感还有点距离。在麦当劳吃了一份红白(双吉 + 香芋派)也是这么个感觉。可是麦当劳红白只需 12 元。如果点两份红白,或是到汉堡王点四件套,撑死不过 25 元,却能获得满足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