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1的博文

日记三则:拔牙、奶茶、五月病

图片
微创阻生牙拔除术(中等难度) 在距离上次拔牙两周半、也是在离第一次拔智齿的九个月后,我终于在今 (2021) 年 6 月 28 日,开始拔除下方的智齿。 之前普通门诊挂号拔上方智齿时医生倒是说过,因为下面这两颗智齿非常难弄,需要提前预约。只是我的工作排班不固定,很难在前一周的工作日预定下一周的空闲时间来拔牙。所以也是搁置了一段时间。 不过普通门诊需要预约,不意味着专家门诊也需要。只要能挂到号,限号的专家门诊自然有足够时间处理智齿的问题。而挂号可以提前一天在网上预约,第二天到医院再取号。除非是非常热门的诊室或医生,否则还是比较轻松的。所以就提前在网上好了第二天的专家号,准备开始处理下方的智齿。这中间我还是经历了许多心路历程,直到拔牙当天都还在想「今天 07:00 是最后的取消预约期限,过了这个时间就必须得去了」。当然最后还是乖乖去了,毕竟偶尔的牙痛确实很难受。 拔牙当天下午,到了医院取号后,在牙科报到后就开始等候就诊。等候时间感觉不是很长,不过因为不熟悉专家诊室的位置,叫号后花了一段时间才到诊室,被一位小朋友先插到队了。不过小朋友的牙齿问题并不是很复杂,所以也并没有多等很长时间,反而还在单独的诊室沙发上窝了一会儿。 等到我坐上了牙科治疗椅,医生首先是问了我的诉求,这自然是拔掉蛀了的智齿。简单地检查过后,医生首先告知这下面的智齿有点难弄,而且比较花钱、大概要五百块,同时今天只能先拔一边,问我先拔哪一边。对此我真的没有想法,说随便哪边都可以。医生又看了下去年来时拍摄的 X 光片,说那就先拔左下角这颗吧,它情况比较严重,而且把临近的臼齿都蛀到了。之后便开始了拔牙。 拔牙的过程和你在网上看到的那种拔阻生智齿的经历没有太大区别,打了麻药后真的会上电锯、榔头之类的各种辅助工具。当然在麻药的作用下不会有什么感觉。只不过这位医生真的是非常认真负责,拔牙结束后拍了局部 X 光片,发现原先牙齿的位置有个白斑,可能是 X 光机背景板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什么异物。在询问了之前没有补过牙齿后,让 X 光机换了一块背景板,白板依旧。结果迎来了长达数小时的异物搜寻,却一直没有发现。手术刀(就叫它手术刀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在拔牙位置附近划拉寻找,抽吸机几乎是不间断地工作(虽然在我后面睁眼看到之前,我都不知道它是在吸血,我还以外是喷水的),按医生说法是骨头都又敲掉了一块(当然确实又使...

双拼组合和肯德基的新汉堡

图片
跟风双拼 麦当劳推出红白双拼套餐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自从它推出以来变成了麦当劳(在除交通枢纽、景区餐厅等)最划算的组合——12 元点一份双层吉士汉堡和香芋派(不是菠萝派是因为我喜欢香芋派),再加上夏日时节的墨迹天气免费雪碧或甚至就是附近便利店买的饮料,就能吃上一餐。比起 19 元起(现在涨价至 21 元起)的肯德基工作日午餐都要优惠不少。唯一的问题是,麦当劳门店数量比肯德基少很多。所以尽管如此,我很少中饭吃麦当劳。 所以在肯德基在两周的周一至周三推出双拼快闪的时候,我还是挺高兴的。毕竟找一家肯德基比找一家麦当劳要好找很多。尽管是快闪这一点不大爽,但东西也还行:主食区有香辣鸡腿堡,后期还上了老北京鸡肉卷,甚至可以加钱上厚牛堡;甜品区虽然新的九珍果汁有点太甜了,但不失为一个选择,何况还有口碑极佳的葡式蛋挞可供选择。应当说可供选择的食物搭配上还是很有诚意的。只是我也说了,它就限时六天。 按理说就肯德基这次的双拼,我也没必要单独写一篇文章,也写不出什么太多东西。只不过好戏还在后头。 汉堡王也跟风加入了双拼的战场。 只不过汉堡王这个双拼一对比,真的是太寒酸了……汉堡王推出的叫「Summer 任性搭」,所以估计是夏季限定,持续时间比肯德基长点,但可能不会和麦当劳一样常驻。它特别强调的是,它家的双拼只要 11 元,比隔壁便宜 1 元。从麦当劳红白双拼已经推出了那么多年汉堡王一点动作都没可以看出,它大概只把肯德基作为对手。 可是汉堡王给了些什么东西呢?「可盐」区有洋葱圈、霸王鸡条、薯霸王、王道嫩香鸡块、王道川蜀鸡翅、王道椒香鸡腿,「可甜」区有港式奶茶、冰美式咖啡、酷黑巧心派、乳酸风味气泡饮、可口可乐、北海道风味华夫筒。这菜单一看我就傻了。肯德基的双拼再怎么限时,好歹也有主食汉堡,更别提麦当劳的双拼都是常驻了;汉堡王这边贵为汉堡王,却连个汉堡都没有,最便宜的脆鸡堡都不肯加。这么迷你的双拼,拿来当吃个下午茶还可以,当正餐吃怎么可能。 最后还是只能让我感慨,跟不起风就别跟风了。汉堡王平常这种常年都有会员优惠券就可以了,别来折腾一些看似有大优惠其实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来贻笑大方了。 肯德基新汉堡 我不是一个会在新品推出第一时间就追着尝鲜的人。一来是新品们通常都不便宜,二来是肯德基的新品向来都是雷区。 当然,除非它们有优惠活动。所以技术上来讲,我还是几乎每次肯德基新品都有尝试(特...

去了医院,然后呢?

图片
这篇博文的前半部分见 此链接 。 其实从挂号到离院不过两个小时 现病史:(省略 COVID-19 相关)近几月容易担心多想,表现紧张,在家不愿说话,烦躁时大喊大叫,不开心,有自杀的想法。时间似乎过得很快,却也过得很漫长。可能是短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真的太大了。不过首先自然是收获了一份门诊病历: 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语量少,问话不答,表情紧张。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个人史:(省略 COVID-19 相关) 诊断:抑郁状态,焦虑状态; 处理:心理治疗三项一次,经颅磁刺激治疗三次,脑电生物反馈资料三次,症状自评量测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态度调查,宗 (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宗 (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测验 (集采)艾司西酞普兰片[百适可]10mg*7片  1盒  1片  口服  一日一次 注意事项:随诊 具体的诊疗过程其实之前也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但回忆起细节我还是有点懵。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下的诊断明明只是「抑郁状态,焦虑状态」,怎么第一个首选的推荐治疗方案就是服用抗抑郁药物了。2019 年的时候明明不是这样的,那时是在我对心理心理辅导没有反应后才问要不要吃药的。虽然当时最后两个选项都没同意。 这几天也按医生要求的,每天早餐后服药。当然我早餐的时间不可能规律,从 5 点到 10 点都有可能。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姑且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或者说如果能这么快感受到变化也反而不正常。每一天的睡眠还是昏昏沉沉的,不管是睡了 4 个小时还是 10 个小时,可能在刚起床的时候感觉比较精神,很快又整个人迷迷糊糊地只感受到累。工作日如此,休息天也如此。

2021 年 7 月 22 日的日记

图片
又去了一次七院,结果是到现在还有点懵。现在精神状态也不佳,将就看吧。 起因是在前次争吵中我又听到一些我已经记不得的事情。这些事情曾经发生过,但却因为我不记得了而没有其他人知道,包括在 2019 年那次 也没有和医生说过。我便认为这些也有必要和医生讲一下,以便让医生获得更全面的诊断。出于这个目的,决定再去一次七院的。 因为这次是临时起意,而且现在在工作,不像那时随时有空。所以并没有提前预约专家号,而是直接挂了普通的门诊。和两年前(其实一年前也是)不同,医院本身进行了翻新,停用了原先有一定年头的旧门诊大楼,启用了新建的门诊楼。但是毕竟地形起伏是摆在那边的,原先利用了楼的层级不同、看起来没有什么高度差,现在就是一个笔笔直的斜坡。不过新建的门诊楼倒是有一点好,和门诊诊室靠得更近了,而且不需要穿越露天的天井小公园。只不过包括心理测量在内的许多诊断项目依然在旧门诊大楼,所以整体下来不一定会少走路,尤其是初次(或长时间后的第一次)就诊。 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因为本身就是下午了、看病的人少,这次叫号移动的速度挺快的,其中甚至有跳号。大概也就排队等候了半个小时,就轮到我了。一开始的就诊过程依然平淡无奇,不过因为我之前已经来过了,医院有了我的档案,所以医生也知道我不是第一次来。开始总是尬聊,问一些类似「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问题。总之聊天氛围非常尴尬,也不知道这一步究竟有什么用。哦倒是问了现在有没有工作了,因为我医保档案上还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而我的年龄,至少本科是已经过了。只不过这个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改、怎么改。有了之前的经验,我知道肯定是要让我再去做几份量表的,后续也果然如此。 不过这次做的量表稍稍有所区别,内容和顺序上都是。前次按顺序分别是《宗式焦虑自评量表》《宗式抑郁自评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90 项症状清单》《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而这次是《艾森克人格问卷》《宗式焦虑自评量表》《宗式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90 项症状清单》。还有就是电脑从 Windows 10 降级到了 Windows 7。我也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每次都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我应该是有说清楚通常情况下没有这种念头,不过是情绪激动到极点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有这样的举止吗?没有吧,不过是情绪特别激动时直接拉开窗准备往下跳了而已。不过不同于大学生医保、这些量表...

今天没有去医院

图片
周一的太阳即将落下,到了现在当然可以说是今天并没有去医院。我指的医院自然是七院。 每一次歇斯底里的吵架都会爆出一些之前我不知道的事情,这次也是。我过去究竟有多坏呢?我自己都不知道。可我现在也在担心之前所说的同意再去看看医生会不会化作泡影。 只是无聊时逛 S1 又见着 这个帖子 ,再回想上次去七院挂号就诊(自然是不包括去年那次)的 经历 ,又令我对前去的必要性产生怀疑。总感觉在那次经历中,倒不是说医生态度敷衍,可是本来她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了(毕竟实际叫号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所以自然不会有全面到细节的诊疗。要靠自己填调查问卷的话……我自己都信不过自己选择的结果。 顺便一提,在 Instagram 被推送了奇怪的广告。 我觉得自己正常么?至少不完全是。可究竟有多不正常,又是什么方面的不正常?我不知道。

手臂上的疤痕

图片
我也许永远不会说出现在我手臂上疤痕的真实成因。 原本不想上图的,但想想如果没有留存证据,我可能永远学不到什么教训。 当然它的真实成因是我罪有应得。目前无论是对单位同事还是网友,我都是说是被猫咪抓的。假如问得深入一点(比如说怎么有这么多条疤),再补充说是在把两只打架的猫拉开来。这当然不是真的。尽管家里是有两只猫,但它们已经很长时间不会打架打得那么凶到需要拉架了。 又及:这倒真的不是用刀划的……而且谁会用刀划手臂外侧呢?

情绪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图片
今天过得不是很顺利,但本不会如此凄惨。 就和前几个休息日一样,是在浑浑噩噩地打发时间。偶尔看到微信上同事组建的无领导闲聊群(其实应该是换班群来着的)提到最近早班下班越来越惨了,大概是心中有点不爽。但至少在上午的时候,还是勉强忍住了。可能是因为中饭叫了好几次才去吃(但我当时又是在忙什么呢……记不得了),午后我妈一直到我房间来,试图看看我在电脑上做什么,令我非常不自在。 一整天无所事事似乎还是好过歇斯底里的……但我为什么还活着呢?为什么我还没死啊。把我送进七院是不是都更好…… 然后就那么突然爆发了,虽然一开始不那么激烈。 但还是从轻微的肢体动作,升级为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最终升级为激烈的肢体动作。这个升级过程是那么自然,拿头撞墙(虽然细究的话应该是衣柜的侧面)和开窗准备跳的动作都是不带丝毫犹豫的顺畅。 当然了,更激烈的行为只会得到更激烈的回应。又是实打实吵了很凶一架。虽然从另一方面讲,每一次吵架都让我了解更多,但这个了解的过程对谁都是一种伤害。可我还是想不通。既然认为我这十多年来都一直在「叛逆」,那为什么还不带我去七院呢?叛逆期的长度有长到可以以十年为单位么?或者说是,为什么上次 2019 年去七院的时候,不把这些东西和医生说呢?我是自觉没有什么要和医生说的,也不知哪些属于异常行为的范畴。但你们认为这些举止不正常,你们又不怎么和医生说呢?谁都不说,医生又怎么知道哪里有出问题?又说在这么多年在其他方面有所容忍,只是希望我成绩好。可是我成绩也不好啊,高考也不过是擦线进的杭电,不仅仅专业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转专业更是不可能轮得到我。还说之前一直没有当面说出来,是希望我日后能有所长进,结果我却一直变本加厉。可我从来没觉得活着有多美好,最多只是有时候没有反感。 就这样歇斯底里过后,到了下午,又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到了晚上,我在过去的 24 小时中,有 11 小时是在睡眠之中度过的。一整个完整的休息天就这么过去了,心情比糟糕更糟糕。天终究还是会黑,一天过去,无论如何最终还是要洗洗睡的。但脑子已经是一团混乱。洗澡的时候只想趁着流水的声音哭一场,这样是不是可以好受一点。结果却是得知了洗澡时哭泣并不会让其他人听不到。 如果不清楚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里是一个简要概括:睡觉 - 吃饭 - 无所事事 - 吃饭 - 歇斯底里 - 睡觉 - 吃饭 - 无所事事 - 情绪崩溃 - 睡觉。

杭州公交教您如何高情商说话

图片
原文: 杭州公布 10 条「亟待优化」的公交线路征求市民意见 低情商: 我们要把临近的线路拉过来后合并这些线路。 高情商: 是钱潮路南端独有线路,但因沿线重复线路较多,客流量较小;线路设计不尽合理,存在重复走向路段。 低情商: 我们要把这些线路砍成工作日高峰线。 高情商: 该线……早晚高峰期间仍有一定通勤客流,10点至16点间客流低迷;乘客集中在早晚高峰期间。 低情商: 我们要停驶这些线路。 高情商: 该线……早晚高峰期间仍有一定通勤客流,10点至16点间客流低迷;乘客集中在早晚高峰期间;「三城融合」线路开通后,该线原有功能已被 791M、792M 路所替代,后期随着博奥隧道的通车,新增 533、537 路也将取代 788 路的服务功能;选择 3166 路的乘客日益减少。同时,前进街道一带要求开通与地铁 7 号线、8 号线接驳公交线路的呼声较为强烈。 低情商: 我们要把这些线路砍成短线。 高情商: 线路偏长,无法在九和路沿线精准释放客流;乘客旅速低,平均乘坐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但线路东段客流低迷;服务于区域内中、短距离出行的公交线网尚未形成……2401 路过于追求「大而全」,未考虑乘客的出行习惯。 哦对了,其实原文标题本身都是高情商的说法。

梦记·遗弃的红色高楼

图片
图文无关 虽然这篇梦境记录主要来自于 2021 年 6 月 26 日晚间的梦,但以下所记载的内容并不是它的全部,只包含整场梦中间的一部分。此外,我还会同时写下一些相对应的前情提要,所以用了另一种格式的标题。 这栋红色高楼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的梦中了,上次出现时它也就静静地矗立在学校的一角,没有人接近它。 不过首先我还是要解释一下学校。以我感受到的氛围,这应该是一所大学。只是不是是新近二十年修建的大学校园,而是大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尽管教室看起来干净明亮,但整体外立面显得有些老旧,更别提本身是处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之中了。不过梦中并不会涉及具体的上课内容,所以其他也没什么好讲的。 红色高楼看起来没有校园的其他建筑物那么老旧。它总体是以红色的瓷砖覆盖的外立面,接近楼顶的地方则涂上了白色油漆,比较像是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说它是高楼,也是相对教学楼而言的。它本身也就十来层高,只不过周围的住宅区也是开发了有一定年头了、也就差不多这个高度,所以并不显得矮。楼本身是双子楼的设计,在中部偏上的位置有连廊连接,连廊下方设置了漂亮的弧线,看起来非常美观。 可是它的位置非常奇怪,和校园的其他部分若即若离——和校园隔了一条河(或者叫溪),需要走一座桥才能到达。尽管河流并不宽、河水也不湍急,围墙也的确是把它包围进了校园范围,河上的这座桥(至少从校园这边看过来的)也是它的唯一入口。但河流本身就像是将校园与外界分隔开的护校河。 只不过,最奇怪的莫过于它已经被遗弃了。 虽然红色的外立面非常显眼,但却完全感受不到一丝生机。更重要的是,通往它的桥梁已经因为长久没有人经过显得破败不堪,绿色植物在桥梁的破洞中安了家。这些证据都表明,这栋漂亮的高楼,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使用过了。那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在也许原本是校园外的一部分建设了这座高楼?又为什么建好之后没过多久又把它废弃了?至少在前次的梦中,这栋楼带给我的只是类似工业废墟般的震撼。 在这次的梦中,倒是有人出来解释了它的由来。 尽管逻辑上非常混乱,但这次是在老师带领下参观校园,就好像是第一次进校园的新生一样。其他部分都没什么特别的,唯独是这栋红色高楼,讲解特别细致、或者说我印象特别深。 这栋楼在建设之初就不是用作教学楼、而是公寓,所以才会选址建设在护校河外面、紧邻周边的住宅区。公寓主要是卖给校内的教师,后来还有几套多的没卖出去,就简单装修了一下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