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关于 Android 和 iOS 的碎碎念

主要还是之前那篇博文写得太长,有些内容没写进去,所以再来水一篇废话。
虽然本来有想拆分成上下两篇,但是那篇博文是先有大纲、然后按大纲填入内容的,因此并不是按从前往后的顺序填入内容,结果就是整体进度保持得比较「均衡」。
不过又说了,拆分成上、中、中(其二)和下篇的《入职首月小记》,至今下篇还没出现不是么?都入职一年半啦……

是 Android 还是 iOS 呢?好纠结啊……

能令我在 Android 和 iOS 间纠结的东西还有很多。配件上次讲到了一点,即 iPhone 不再附赠耳机及充电头。虽然之前附赠的充电头还有可能是「五福一安」,但一定要我选的话,iPhone 11 系列我可能会选择无印,iPhone 12 我就觉得至少得上 Pro 了。而 Pro 系列附赠的便是 18 W PD 快充头了。
不过除了配件,接口也是我所关心的。虽然现在我有同时用到闪电接口、Micro-B 和 Type-C,但最后一样仅在充电宝上使用。而我也计划后期重新购置新的 PD 充电宝,便能将输入也统一到 Type-C 上。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多少种线缆呢?

假如保持电脑端 Type-A 的兼容性(事实上电脑这边短时间内也很难完全升级到 Type-C),那我最坏情况下需要:

  • Type-A 转 闪电
  • Type-A 转 Type-C
  • Type-C 转 闪电
  • Type-C 转 Type-C

各种排列组合令我感觉仿佛在做概率论题目。既然 iPhone(为了 MFi 配件)会一直坚持闪电接口,而其他电子设备鲜有支持闪电接口的(我知道有充电宝支持闪电接口输入,但是不多,更何况 Apple 自家推出的蓝牙无线耳机 Beats Flex 使用的都是 Type-C 接口),那至少可以明确需要闪电接口与 Type-C 接口两者同时存在。
我也知道 Type-C 接口有它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小小的 Type-C 接口承载了太多功能,而手头上的线缆不一定全功能,最后体验就非常混乱。虽然好在现在我既不适用笔记本电脑,使用线缆也不过是为了充电和传输数据,所以不会遇到太多麻烦。当然,这只是对目前的我来说如此。

诚然,既然我还会在 Android 和 iOS 间纠结,我还是分别对两个系统的优点都有偏爱。只可惜你不可能在享受 Android 的自由度的同时,也享受到 iOS 封闭带来的强管控优势。按群友的说法便是,除了精神股东(但我觉得我在 2018 年无论是最终决定买 HTC 还是 SONY 都挺精神股东的),当然是人人希望能只享受到两个系统中自己喜欢的点、避忌不喜欢的内容。
两相权益,其实最理想是对用户开放而友好的 iPhone。但这也是不可能的。Apple 全家桶也是 iPhone 体验的一环,不可能独立于此存在。使用 macOS 搭配 iOS 就能比 Windows 搭配 iOS 获得更佳的体验,在前者基础上使用 iCloud 又能比不使用 iCloud 获得更加的体验。

不过我也有过很扭曲的愿望:假如 iPodTouch 能够出支持 GPS 及 Apple Pay 的版本就很适合我,再不济 iPad mini Wi‑Fi + Cellular(该款 iPad mini 已经有了 GPS 支持)支持线下的 Apple Pay 支付也可以。不过这属于非常不现实的一厢情愿了。Apple 怎么可能出这种东西嘛!还要不要卖 iPhone 了!

(再一次)回头看智能手机历程

在预想未来的同时我也在回溯历史,探寻自己为什么会从单持 Android 走向 iOS 与 Android 双持的道路。

在我的记录当中,最早一次使用 iPhone 是在 2016 年 4 月,当时使用的 Android 已经换为 Moto X Style。具体细节已经模糊不可考,但可以明确的是当时把电信卡插入了 iPhone。这么做的原因应当是出于两点:一是支付宝,虽然日常消费还是现金,但是为了方便同学间转账我还是妥协了;二是 Moto X Style 本身并不支持电信卡作为副卡待机、更别提双 4G 了,在移动、电信双卡双待时,只能电信卡使用 4G。在原厂 ROM 的逻辑中,如果需要使用移动卡 4G 上网,只能把电信卡禁用;而在第三方 ROM 的逻辑中,电信可以保持 4G,但移动只能 2G 上网。而当时,我电信卡是作为家庭中联系的号码,会有电话联系,但是家庭套餐内流量很少、每月仅 60 MB;移动卡是校园套餐,每月流量 1 GB,不过校园虚拟网基本没用过。这就造成一个很矛盾的地方,有流量的卡无法高速上网,能高速上网的卡没有多少流量。虽然校园内有 i-HDU 的免费 Wi-Fi,B1 线车辆(仅最早购置的 JNP6180G)和沿途车站有 CMCC-4G 的 Wi-Fi 热点,但日常使用还是感到些许不便。所以,当时为了能畅快地使用移动 4G 上网,把电信卡插入了 iPhone 6s Plus 作为备机。
往后的记录还是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iPhone 6s Plus 换成了 iPhone 6 Plus,但相信电信卡在这一阶段还是插在 iPhone 中的。直到电信套餐进行了变更。
具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总之电信家庭套餐升级到了今天在使用的家庭共享不限量套餐,每月流量使用真正意义上的无限流量,唯当月使用超过 40 GB 后会进行限速,但这个量从来没有甚至接近过。这便意味着即使电信和移动卡都在 Moto X Style 上,我也能畅快地 4G 上网。通过那段时间的屏幕截图,我可以确定,确实有一段时间我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与此同时,iPhone 也作为不插卡的备机随身带着,里面装着支付宝(世界迷雾限免之后也有了用来记录 GPS 轨迹的它)。

然后便是 2018 年 5 月,HTC U11+ 上任了。虽然 HTC U11+ 硬件都是顶级的配置,但软件真的是太拖后腿了。国行的 U11+ 甚至还有奇丑无比的中国特供圆角矩形图标,不修改系统文件无法关闭。因此也是早早就解了锁,依靠 Magisk 获得了 root 权限。还想着 HTC 官方论坛会提供 RUU 下载,所以后续有了系统升级也可以放心折腾。没想到的是,直到最后 HTC 官方论坛关闭,RUU 都没有更新后续版本的软件更新。再加上根本没人来适配 TWRP,结果就是(既菜又怂的)我至今还在使用 Android 8.0.0。
刚开始使用 HTC U11+ 时,我还是使用 Android 插移动卡、iPhone 插电信卡的策略。而且因为两张卡流量都比较充裕,所以两只手机的数据流量开关都打开着。同样的,中间也有过 Android 插双卡、iPhone 不插卡的时机,但一度爆出 2G 伪基站安全警示,U11+ 又不支持双 4G 待机,所以最后还是分开了。转机则是在大三,当初办理校园套餐时的预存话费每月返赠的 20 元业已到期,每月花费便是 58 元。而校园虚拟网,这个听起来很有用的东西,事实是我几乎没有打过一次(此处几乎只是为了严谨,我记忆中就是一次都没有)。所以最后便决定转出了校园套餐。有关转出校园套餐、宽带还没取消,办理校园套餐时同时开通了家庭统一支付、办出时没有取消,我写了一篇博文,此处不再赘述。

时间到了 2020 年 8 月,我妈购买了 iPhone 11。这就意味着原先她在使用的 iPhone 6s Plus 退下了。而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使用的 iPhone 6 Plus 其实已经涌现出了很多问题,主要在于触控 ID 无法指纹解锁和屏幕断触、跳屏等。其实已经非常影响使用体验了,但我还是硬撑着在用。因而我也是自然而然接下了退下的 iPhone 6s Plus(不过其实这就是 2016 年 4 月时我在使用的那台 iPhone)。两个系统间的天平也就是在此时失了衡——我没有单纯的把电信卡插入 6sP 就完事,而是在把 6sP 作为新 iPhone 设置时,利用 move to iOS 把 Android 的内容(主要是短信)也导入了进来,再藉由 iCloud 同步将两台 iPhone 的短信同步。经过这一步骤,我目前所有的短信都在 iCloud 上了,也就是都在了 iPhone 上。

错过了成为果粉的最佳时机?

iPhone 最佳的使用体验还是拥有一套全家桶,至少有包括 iPhone 在内的两款 Apple 产品。只有单独的 iPhone,使用体验真的很一般。当然咯,Apple 也是希望你使用它家全家桶的。而且使用 Apple 全家桶也确实能获得较为一致的体验,尽管有些细节上的差异也真的非常令人纳闷。如果看向 Google,它家的东西可能用着用着就被砍了(笑)Microsoft 也是如此。Apple……也不知道是距离产生美还是我理解不多,总之似乎没有太多突然死亡的东西?近些年我知道的也就 iTunes,但这实质也是功能进行拆分,不算是直接死亡。

可我也说过,我「错过了当果粉的最好时机」。试想一下,大一下学期(2016 年初),开始使用的电脑不是 Surface Pro 3,而是 MacBook Pro,那我基本就被牢牢锁定在 Apple 生态圈中了。而且因为这一代 MBP 并没有开始采用蝴蝶键盘,不会一下路转黑(?)
但实际发生的就是我使用 Surface Pro 3 作为大学期间的主力电脑,从普通的课程作业到最终的毕业论文,都是用它完成的。每学期的课程表则是使用 Google 日历安排,自定义重复和日程的颜色功能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非常适合各种复杂的课程安排。
当然专业有部分软件如 MATLAB 或也许是叫 Protel99se 的 PCB 设计软件只提供了 Windows 下的(破解)安装包,即使使用 MacBook 也要额外安装 Windows 系统。不过会使用 MacBook 应该也算是半个「资深果粉」了,这都不算是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2021 年 5 月个人微型博客精选

啊?六年前也在用 iPhone?! 真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小馄饨和葱油拌面都做得这么难吃的店,难怪人都没有。说的就是在原先地铁凤起路站商业街赛百味位置上的葱妈妈。气得我吃完出门左转到蜜雪冰城买了个甜筒。早知道多走几步路去吃新丰好了。 其实我对手机屏幕是不是有点双标?说不接受 OLED 是因为它会烧屏,可是现在在用的 iPhone 屏幕边缘也有消不掉的黑色长条印子。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能买到的 LCD 旗舰,第一名是 iPhone 11,第二名是 iPhone SE (2020),这也太惨了。 现在杭州新闻客户端里面的「民意直通车」真的没什么花头好看了:涉及杭州公交就翻来覆去那么几句话,要不是装死,要不是答非所问;公共自行车就是 2020 年 8 月起暂停新服务点设立(恢复),一句话直接把 99% 的提问堵死了;地铁就更没话说了,基本上感觉是地铁自己没有丝毫发言权一样。 夏天手机真的很会发热,轻轻松松就上了 40 °C。 iCloud 网页版就差给自己贴上一块「废物」的标签了,纯粹都是恶心人的限制。 苹果地图(由高德地图为您呈现)好吗?当然好。 既有高德地图完善的地图数据(在杭州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又不必忍受原版高德地图臃肿的界面和「炫目」的广告,其中还能整合大众点评、携程等来自其他网站的数据。甚至在驾车导航时,路口导航图比高德自己展示的更清晰明了。 除了车牌限行还是坏的。 虽然现在杭州的车牌限行包括了工作日浙A、工作日浙A区域、工作日外牌、双休节假日西湖景区单双号等几个部分,但是这一套规则高德地图弄得清楚,百度地图也弄得清楚,就你苹果地图看到这么多规则直接吓晕过去了、给不到任何线路,只有关了限行功能才能给到一条不理会限行的线路?这不合理吧。 B4D 怎么开出西溪湿地东门到武林广场东(水牌如此)的区间了🤨 不过游客下了地铁会选择 B4C 或 B4D 前往西溪湿地倒是和上一次周杰伦在黄龙开演唱会时把 268 挤爆了的原因一致——在地图眼中,这一路过来是最直、最顺的路线,而算法中又很少会有考虑等车时间。 你们读 朝比奈的汉语发音是zhao 还是chao - 卓明谷 - Stage1st - stage1/s1 游戏动漫论坛 今年是 2021 年不是 2006 年吧(。 映月璟园(推广名「星创城|映月璟园」)自称是 4 号线勾阳路站(即好运街站)上

入职首月小记(下)之第一份正式工作的第一年

写在 2023 年的前言:这篇博文非常特殊。它本来是由两篇博文组成的,且各自的框架其实早在 2020 年就搭好了,距离发布出来只缺一些润色,但是这些润色工作一直拖着没有完成。而另一方面,对是否有必要对工作内容描述得那么细致这一点上在后来也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当然了,现在是有空闲时间来完成这些润色工作了,但也导致整篇博文时态非常混乱。但至少,现在我还是把它发布到了博客上。 写在 2020 年的前言:自去年 7 月入职以来,我在这家公司入职已近一年。这一年过来,有许多机缘巧合,也发生了许多事情。当然这段时间最值得说的不会是最初几个月的培训。它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么?我对此能说一点,但是它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自然是在岗培训时的见闻了。悲伤的是,入职以来我在写博客这一点上拖延症大发。原定去 (2019) 年就该发布的博文,2020 过了一个季度仍然还在草稿箱。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才能和大家见面。但愿不要是永远不会。 毫无疑问,在同一天入职的新同事当中,我是学历最高的。虽然本科学历并不会区分你是二本还是一本,但一同办理入职手续的二十多名新员工,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位是本科生,剩下那位还是普通的高等学院。所入职的这个岗位,(在当时)无论社招还是校招,学历的最低要求都仅是大专。虽然从今 (2020) 年开始,校园招聘的学历要求居然提升到了本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公司的人事在之前的校招季理应也走访了不少学校,参加了数场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可我鲜有关注过这些。结果便是到了毕业季,鲜有应届本科毕业生会来考虑这些岗位。倒也并不是我看不起二本或者大专,而且我也不应该有这种歧视的心态。但我忍不住会进行比较,可能这也是人的天性。 完成入职的安全教育后,接下来进行的便是理论培训。安全教育的考试真的非常简单,它们比我见过的任意一门大学选修课的期末考试都要容易——题型只有选择和判断,哪怕一时半会儿脑子短路、大脑一片空白,选项或描述也能给到一些提示。更何况问题几乎都是近似常识的难度,任意一位脑力正常的智人都能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大家也都是一次通过了。不过期中考试(包括之后的期末考试)就不一样了。选择题总共就三十分、没有填空题,其中还有 “关键题” 这种只要答错、不管最后考了几分一律算不及格的存在,可以说是有一点难度。尽管内容比较基础,但其中也有题目非常绕口,一时半会儿可能无法理清头绪。所以最后全班 22 人有

2023 双十一买了什么电脑硬件

距离上次双十一剁手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这一年下来这台购置于 2019 年的台式机仍然工作良好,只在今年 3 月份额外添置了一条 16GB 的 RAM 条以改善 Cities: Skylines 的游玩体验(之前只有 8GB RAM 玩 CSL 确实有些痛苦了)。那么到了今年,这台电脑还有什么是可以升级而还没有升级的呢?没错,就是硬盘。 先给上太长不读的结论:今年双十一并不是一个适合购买 SSD 的好时机,尤其是对比今年 618,各款 SSD 价格均有小幅上涨。尽管 “电脑吧评测室” 给到的双十一 SDD 价格预测是持平于今年 618,但最终还是未能有如此之大的优惠幅度。只能说是好时机错过了就不再来。不过要是现在不入手的话,来年价格可是继续看涨的呢…… 首先先介绍一下目前电脑的硬盘使用情况。由于购入时间较早,且品牌机相对而言配置更保守,所以这台台式机出厂时仅自带了 256GB 的 SSD 和 1TB 的 HDD。虽然对本电脑小白而言,这一存储空间在当时听起来是够用好几年也塞不满的。然而事与愿违,这台电脑的存储空间目前还是显得不那么够用了。一方面是这台电脑搭配的 GTX 1660 6GB 显卡虽然在当时只是 RTX 20 系列的下位替代,但如果不追求极致的高画质流畅体验,1080p 的游戏体验在今天也不落俗,甚至部分品牌机在今年仍然推出了搭载这一显卡的台式机(黄老板定价、出货不做人则是除了成本考量外的另一个因素);而另一方面,现在的游戏占用空间动辄二三十个吉,甚至我后来购买的 Forza Horizon 4 占用硬盘空间达到了惊人的 100GB。就算不考虑游戏,Netflix 和 Crunchyroll 近年来放出的《名侦探柯南》数码修复版对早先赛璐璐作画的集数进行了胶片重扫,早期集数的画质得到了飞一般的进步,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但也在我的硬盘中占据了不少的空间。结合上述两点,这台台式机的硬件上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落伍,纵使 CPU 确实和现代硬件有点脱节,也不妨碍再继续将其使用几年。现在购置新电脑不仅不划算,也不是特别有必要。只是硬盘存储空间不足确实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作为品牌整机,其升级方面较受限制的弊端此时就显露了出来。不同于 3 月份升级内存时我都懒得写博文那么方便(因为事实上就是还有一个多余的内存条插槽,只要买好匹配的内存条后直接插入即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