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美食(不)推荐之菊英面馆


事先申明:我不算是什么吃客,所以全文下来肯定是个人的主观想法多于食物本身的客观评价。如有不喜请见谅。

一部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给全国各地带来了美食游的热潮。而在杭州这边,上榜的就是这家叫做菊英的小面馆。不同于奎元馆这些老牌面馆,菊英为何能从一众民间面馆中脱颖而出、走到了央视的大舞台上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或许是老板每年都要放暑假的「拽」个性,或许是虽然是民间面馆但是卫生做的特别好、一点都不输大饭店。总之,其中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总之,就是从那一年起,菊英这个名字时有耳闻。

当然,说时有耳闻实在是太客气了。每一年,菊英都可以因为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理由上好几次报纸。上新闻频次能比它更多的恐怕只有杭州的出租车。但是杭州的出租车每次上新闻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不是拒载就是乱停,要不就是拼载挑客议价……总之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运管仍然管不好这烂污泥一般的出租车,也算是一个奇迹。而菊英上新闻,理由也是挺五花八门的。除了每年定时的两次暑假开始与结束,(这也是体现老板拽的地方,让记者水了一篇报告就水着吧。)还有很多很多你都意想不到的理由。什么老板强迫症犯了啊,什么老板人不舒服啊。什么老板今年不像做了又不像让女儿接手啊,什么今年要被拆迁了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最好社区能帮他免费处理好啊。册那的一天到晚个老倌有噶许多搞七捻三的事情哒?
在 Google 新闻中搜索「菊英面馆」的关键字,竟然有 744 个搜索结果!2013 年及以前 93 个,大部分都是介绍它的放暑假;2014 年及以后 322 个,这里面就是各种幺蛾子出来了。
顿时感觉这家面馆每年都有这么多噶是噶非的事情居然还能支撑着经营到今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孔胜东个劳模都应该向他学习!这几年来天天各种不顺但还是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在烧面。

当然,别忘了《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

所以,如果说菊英的背后没有什么炒作团队,那是打死我都不会相信的。老板每一次在媒体前出现所说的话,甚至都是有互相矛盾的部分。
在媒体前说「不想把店面传给女儿」、「怕她太吃力」,但是我去的当天就是他女儿在烧面;每一年都说第二年做不下去了要关门,可是每一年又都是开门营业了。还有把自家的生活描述的特别辛苦,这么辛苦还要工作也是因为食客想吃。可是,在这片城南的小角落,谁家的生活不是略微有那么一点艰辛呢?更何况早先有一些整治工作,这篇居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虽然还是比不上正式城市里面那般舒服,但也是早已脱离艰辛的日子。(当然,要想真真正正住上舒服的日子,得是拆迁以后了。)
当然我也相信老板本身确实有一定的精神问题(不是贬义 ),不然面馆说不定也不会这么干净了(。但是在媒体面前,这些问题却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无限放大,这一点让我非常厌恶、心生厌烦。

甚至是为什么当初它会被样式选中这一点都很可疑。它家的面根本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城南哪里找一家面馆,口味都还 OK 的,价格也比它便宜。
不过还好,还是有一些借口能找到的。像是它家环境特别干净。还有就是,笋确实是新鲜笋,不是什么罐头笋。(这里点名批评奎元馆,用罐头笋,太滴卤儿了。)
也就是说,《舌尖》到那一集时刚好需要介绍使用新鲜食材,同时节目又是致力于发现民间美食而不是什么大饭店,(想想看要是都是在介绍楼外楼全聚德什么的也很没意思,也没味道。)同时老板多年以来拽的个性使得本身就有一些报导,所以最终央视找上了它。

最后,如果你们有需要的话,我再简短客观评价一下它家的面。
油,特别油,油到汤完全喝不下去的那种。
而且你知道这种油不会是也不可能是因为油渣的缘故。因为吃过别家的面,也有放油渣,但是汤都比这感觉要清爽。(不过面汤本身当然是会有点油的,但这是相对的。)
另外,这家最贵的面居然是片儿川。如果你更喜欢的也是虾爆鳝面或者猪腰面这种,也没有什么特意要赶到这边吃片儿川的必要。

总之,我是不可能再去那家吃面的。

备注:
册那只是为了听起来没那么难听,不要用沪语读出对应句子。实际当中请以杭州话中对应的句子替换。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国行 Motorola 手机 Google 服务不完全指南

杭州公交 160 路电车大事记

2024: 情况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