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夜地铁延时,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所以红龟的「世界级铁路公司」虽然日常是以高故障率来调侃的,但是通宵运营这一点确实非常不容易。从人员、设备、信号角度讲都是如此。
不过依然不妨碍我们调侃它的高故障率🌚 ​​​​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前夜,杭城多地举行了新年倒计时活动。除了武林广场和市民中心,改造一新的湖滨步行街今年也加入了跨年倒计时的队伍之中。当然,一提到湖滨步行街,首先想到就是音乐喷泉,之后就会不由自主想到地铁龙翔桥站……虽然到了深夜,音乐喷泉是不会有了。但是湖滨银泰在跨年倒计时时却也是在平海路上动脑筋,在现场办起了蹦迪大会。同时工联 CC 还有(号称)亚洲最大的 LED 电子屏,(光污染特别严重,)特别能营造氛围。跨年 + 蹦迪,两个要素一叠加,自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当晚暮色降临,龙翔桥站多个出入口就先后启动了只出不进的管制措施。不过前往的市民游客依然有多不少。到了接近零点的时候,龙翔桥附近已是摩肩接踵、仿佛置身日本银座。

跨年结束,应该怎么回去呢?
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可能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或许能整晚 high 到天明。不过精力没那么旺盛的年轻人们可能就吃不消这样做了。他们还是会考虑先回家,好好地睡上一个大懒觉,次日再做别的安排。这时候打车自然是打不到了,排队的时间或许就能从天黑等到天明。幸运的是,尽管已是凌晨,却还有公交和地铁。这时这些大众化的公共交通自然承担起了疏散人流的主要工作。虽然坐车、进站要排队,但好歹能回去不是么?
借此东风,在 2019 年的最后一天,杭州地铁再次刷新了五一时创下的客流记录;当天全线网总客流达到 248.99 万人次(进站 182.12 万 + 换乘 66.87 万)、直逼 250 万。

如果昨天和之前发生的只有这些,那自然是无可挑剔的完美。公共交通企业既尽到了自己的公益义务,又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部分盈利。

然而很可惜,并不是。

在 2019 年 12 月 27 日,杭州地铁便发布 微信推文,宣布「2019 年 12 月 31 日和 2020 年 1 月 1 日(即假期前一天和元旦当天),杭州地铁线网将延长运营时间半小时,地铁 1、2、4、5 号线末班车起点站发车时间延长至 23:00 左右。同时在元旦假期当天将视情况加密行车间隔。」
延时半小时听起来很长,也是最近大半年地铁标准的延时时长。但是对于元旦,这却远远不够。
延时半小时,意味着龙翔桥往湘湖方向末班在 23:56 时开出,往下沙江滨/临平方向末班最晚在 23:42 开出。也就是说,这边跨年倒计时活动还没开始,那边地铁末班已经开出了。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要乘坐上行方向的地铁。零点的时候末班地铁已经发出了近二十分钟。

那有没有可能是地铁方面认为当天不会有很多人参与活动,所以才做此安排呢?
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是同样是元旦前夜,杭州公交提供的 延时方案 清一色将出城方向末班车时间拉到了凌晨 01:00, 而且还加密了相关通宵线路的班次;二是众所周知,举办大小活动均需事先向公安部门报备,人数较多的还需事先审批。从昨天的现场表现和今天的各类总结来看,当初银泰预估的活动参与人数不会太少。甚至等到现场全部是人的时候均无采取禁止措施,可相信已安排足够人手以维持现场秩序及安全,亦未达到参与人员上限。这些事项地铁方面不可能不知情。
那也就意味着活动散场后,有大量的人员需要疏散。打车一时半会叫不到,公交车载客量也有限,最多考虑的自然是地铁。更何况门口就是地铁口。哪怕只有一半的人选择坐地铁散场,也不是一班地铁就能运完的。

虽然相对幸运的是,不知是地铁公司高管临时决策还是政府方面要求,地铁并没有「按时」结束运营。而是在编定时刻表末班之后,再加开了 129 列次 地铁,以将跨年倒计时散场的市民游客回家。最后一班地铁抵达终点站相信已是次日凌晨二时。对于地铁公司的职员而言,这一段延时就不像纸面的数据这般轻飘飘了。原先计划就是延时半小时,所以职员的轮班也是按延时半小时规划的。这延伸的两三个小时,也无法立即找到休息的职员来接替,只能由当天当班或备班的职员顶上。电客车司机姑且还是不能疲劳驾驶的,还能有备班司机和工程车司机顶上;站务就真的没办法了,累到眼皮打架也只能硬撑下来。
而这本不应该是这样处理的。倘若原先就是按延时一小时做的预案(在去年春运时已经有过这样延时的先例了),哪怕最后还是要再加开列车运人,职员也不会连续工作过长时间。计划内列车和计划外列车所需的工作量也大相径庭。对乘客和传媒,留下的也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形象。

下面这些是说给微博下评论我的(疑似地铁职员)用户。

我能理解半夜突然说要加班、还没加班工资是怎样的心情。但是这样就更应该明确本来就只做了半小时延时的方案就是不周全的。但这不是乘客的问题。

半夜在外游玩确实是自己的事情,平常这样说完全正确。但是元旦不一样。
元旦所有大型活动都有报备和审批。全市上上下下所有涉及的部门都会对相关情况有所知悉,并分别做出自己的预案。这也意味着这些活动的散场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你说你加班辛苦还没加班费,别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求下班后还能微笑服务,可对陌生人上来就是一副「求爱又让」的脸色,对普通乘客只会带来坏印象。(虽然影响不了大局。)

随着地铁建设的推进,杭州目前「以铁路为骨干」的「保铁政策」趋势只会越来越强。这也迫使地铁需要承担更多的公共交通运输,不管愿不愿意。只能说,既然选择了服务行业,那也只能选择接受此般忙碌的现实。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国行 Motorola 手机 Google 服务不完全指南

杭州公交 160 路电车大事记

2024: 情况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