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功夫的自助点餐能够这么难用?

我个人对于自助点餐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毕竟对部分弄也弄不灵清的店员,与其浪费时间同他说要点什么,还不如自助点餐生成订单来个方便快捷。在此之前,快餐领域的自助点餐,我认为标准是麦当劳、下限是肯德基。 麦当劳不必多说了。自助点餐机功能齐全,可以方便地定制每一杯饮料的加冰、不加冰,甚至还有贴心的儿童模式、可以把屏幕元素下移。美中不足的是取餐体验。在今年 8 月 8 日 压力测试 前,取餐号的长度均为 3 或 4 位。其中 3 位取餐号的为 1XX 柜台点餐,4 位的取餐号前两位表示其他各类点餐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自助点餐机、手机点餐),所有的取餐号最后两位都是自 00 至 99 的循环。一般情况下确实够用,不过 8 月 8 日当天因为 5 元的照烧鸡腿堡,每一家麦当劳都人头攒动。平日没什么人的金城路店那一天都把取餐台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短短十几分钟就跳过了 100 多个取餐号,以至于最后根本不是按取餐号来配餐的,而是根据小票和手机现场配餐。所以自 8 月 9 日起,麦当劳的取餐号多了一位,变成了 4 或 5 位。话虽如此,热门餐厅的取餐秩序还是就那样,并没有太多改善。(不过话又说回来,去年不也是有这样的活动么?一样的优惠幅度,一样的人员爆满。为什么今年除了货备足,其他并没有太多改善呢?) 而肯德基的话,因为点餐机并没有全面铺开,因此很多时候都是用手机点餐实现的自助点餐。然后就会发现,肯德基的应用做得是真的垃圾……不仅卡,点餐之前还有很多其他奇奇怪怪的入口与广告,一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虽然麦当劳的应用也没好到哪里去,但好歹有点餐机不是么?)最奇葩的是,饮料是否去冰的自定义选项,是在结算这一步才有的。这也意味着一单里的多杯饮料,要么全去冰、要么全不去冰。(其实也真的无所谓。哪怕你选了去冰,店员照样能给你加冰的饮料。)但总归点餐的逻辑还是正常的——点餐时可以查看自己的优惠券,按自己喜好定制餐品(虽然定制项并不是特别多),结帐后到取餐台拿餐品。 结果没想到周五吃的这趟真功夫,直接拉低了我对快餐自助点餐下限的认知。 整体点餐的顺序是没毛病的。先手机点餐,然后付款,最后凭取餐号领产品。但是这里面除了最后一步,别的都特别别扭。 真功夫没有推出自家的应用,所以自助点餐是在微信或支付宝的小程序中进行的。微信和支付宝两边的账户通用、积分互通,不过优惠劵独立(比如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