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7的博文

杭电公选课黑名单之吕东方

图片
这次最大的教训就是看见别人的公选课推荐,不仅课程标题需要,老师更重要! 不好意思了,本学期没有公选课推荐了,有的只是黑名单。 本来上学期末我确实选了两门公选课,但是周二晚上的农村社会学和短学期的电子线路实习冲突了,所以后来就退选了。所以实际上,我这个学期只有上世界艺术文化之旅这一门公选课。 要说当初为什么要选这两门公选课?自然是因为有推荐。前者是室友乃至班里同学都有推荐的一门大水课,给分也不错;后者则是上了红色家园的公选课推荐表单(不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的课,想想有点艺术的熏陶也还行,所以就选了。没想到,这剩下的这一门公选课,坑得连珠穆朗玛峰扔进去都看不见了。 要说这门公选课有多坑?一些不能量化的指标是没办法令人信服的,一些因人而异的判定是不能令人置信的。但是,拿出期末作业的要求做比较,这还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所以下面,我就把吕东方老师的世界文化艺术之旅这一门公选课的期末作业具体要求呈现一下。 书写格式 :(文章开头上方左上角填写) 名字 XXX 专业 XXX 学号 XXX 2016-2017 年度第 2 学期《世界文化艺术之旅》期末作业题 论述题: 《如何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实现文化艺术共同繁荣》                     (请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来写) 文章的书写要求: 1、 名字、学号、所学课程先写前面 ,然后再写作业题目,请 装订或粘贴成册 。 2、可以用 文章□□ 或 A4 格式纸电子稿打印 , 字数约 2000 字左右 。文章的部分内容如需要应用他人作品,必须运用书引号标识出处,并表明引用文章的作者和题目名称及页码; 切勿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文章,否则按无效考试作业处理 。 3、请在 6 月 8 日准时到现场,同时填写 现场填写相关问卷调查表后 再上交作业,预期过后责任自负。( 请带笔来 ) 如有必要,请学生自愿在作业上留下联系信箱和联系电话。 (现场当面收卷)5 月 25 日布置 注:可以注意到上述作业要求有部分错别字。但是该部分我已经校验过多次,已确保和原文 完全一致 。这部分的错别字 与我无关 ,而是 原文如此 。同时,亦已尽量保留原文的格式。 剩下的我也不多说了。虽然这个期末作业有几...

新高考,真的不是瞎搞搞么……

图片
这篇文章的草稿去年十二月就打好了,可是因为拖延症一直没能动笔(趴)。结果现在一看,过了那么多时间,一看,新高考都要开始啦!这可不行。不先把这篇文章写好,到时候怎么看新高考的笑话啊! 先说一下新高考主要的变化: 一是分数的来源变化。原先是就在 6 月 7 日至 9 日的三天中考完语文、数学、文(理)综、外语、自选模块;而新高考则是在 6 月 7 日至 8 日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不再单独设立文(理)综。与之相应的,是在学业水平考试时,同期的进行一个自选的课目考试,高考时这个分数也将整合入最终的高考成绩。 二是招生变化。原本高考是一批、二批、三批分批招生,第一批没被录取的、到第二批的时候也是和其他没有参与第一批录取的一同报名,以此类推。但是新高考,一次性就需要填写 80 个专业,这 80 个专业就同时囊括了所有三批的学校和专业。因此,原先的专业调剂也被取消了。 其实我觉得吧,光是看这个新高考的政策,就已经浑身都是笑点、槽点多到吐不完了。但是一篇文章要是就这么水过去了,我的良心过不去……所以,后面还是让我详细来解释一下,xswl 这个新高考的政策到底都有哪些显著的笑点。 第一点就是自选这些科目的分数了。当然,官方给出的解释就是,现在这样子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自己更加个性化的选择。因此,每个专业所需要的学科要求也不是单纯的原文综、理综科目,可能是物理化学搭上一个地理,也会有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原本不存在于高考的科目进入高考计分。然而,官方认为其最大的优点——可以多次考试——却也是最大的槽点。早在学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每次学考的难易度虽然说没有明确的感受,但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不过在学考时,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学考按比例划 ABCD 的等级,对于高中毕业,只需要没有 D 不及格的科目出现就万事 OK,只有需要三位一体面试、部分学校会对 A 或 B 的数量有要求。因此,总体而言并不会影响到很多人。 然而到高考,这就不一样了。高考,基本上每个普通高中的学生都需要经历。可是,这部分需要计入高考总分的东西,居然也是在用比例进行划分分数!当然了,从源头上讲,自然是因为没办法控制每一次考试的难易度完全相同。但这也会产生一个极端。比如说某次考试,考生水平都不咋地,那么可能没有很理想的分数都能换算到一个高分;而某次考试,考生都非常厉害,那么就算是有个不俗的...

杭州的 IF - 背景设定

图片
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些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个人设想规划。这些规划不同于「键盘规划师」中所呈现的那样,只是因为没有实地坐过一些客流调查、单纯地从一些个人想法进行规划,但是还有理论上的实现可能性。说白了就是,随手拿出地图随便画画都是行的。这个个人设想规划——后面称作 IF——是理论上都没有实现的可能的。这里面包括了一些把地铁重新全部规划过的方案啊,或者说是不顾无轨电车整流站的功率限制规划线路,或是直接修改已有的设定。 总而言之,就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个人设想。弄了只是为自己开心。 有了和现实的巨大差异,IF 也需要一个自己的背景设定。它不需要和现实杭州有很大的区别,但也需要有一定的区别防止和现实混淆。既然已经是个人的想法,那就继续吧!所以从背景设定上也会是一些个人的私货。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就是我想要看见的杭州是个什么样子的吧。 这篇文章主要进行高等院校方面的背景设定进行说明。

杭城美食(不)推荐之菊英面馆

图片
事先申明:我不算是什么吃客,所以全文下来肯定是个人的主观想法多于食物本身的客观评价。如有不喜请见谅。 一部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给全国各地带来了美食游的热潮。而在杭州这边,上榜的就是这家叫做菊英的小面馆。不同于奎元馆这些老牌面馆,菊英为何能从一众民间面馆中脱颖而出、走到了央视的大舞台上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或许是老板每年都要放暑假的「拽」个性,或许是虽然是民间面馆但是卫生做的特别好、一点都不输大饭店。总之,其中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总之,就是从那一年起,菊英这个名字时有耳闻。 当然,说时有耳闻实在是太客气了。每一年,菊英都可以因为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理由上好几次报纸。上新闻频次能比它更多的恐怕只有杭州的出租车。但是杭州的出租车每次上新闻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不是拒载就是乱停,要不就是拼载挑客议价……总之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运管仍然管不好这烂污泥一般的出租车,也算是一个奇迹。而菊英上新闻,理由也是挺五花八门的。除了每年定时的两次暑假开始与结束,(这也是体现老板拽的地方,让记者水了一篇报告就水着吧。)还有很多很多你都意想不到的理由。什么老板强迫症犯了啊,什么老板人不舒服啊。什么老板今年不像做了又不像让女儿接手啊,什么今年要被拆迁了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最好社区能帮他免费处理好啊。册那的一天到晚个老倌有噶许多搞七捻三的事情哒? 在 Google 新闻中搜索「菊英面馆」的关键字,竟然有 744 个搜索结果!2013 年及以前 93 个,大部分都是介绍它的放暑假;2014 年及以后 322 个,这里面就是各种幺蛾子出来了。 顿时感觉这家面馆每年都有这么多噶是噶非的事情居然还能支撑着经营到今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孔胜东个劳模都应该向他学习!这几年来天天各种不顺但还是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在烧面。 当然,别忘了《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 所以,如果说菊英的背后没有什么炒作团队,那是打死我都不会相信的。老板每一次在媒体前出现所说的话,甚至都是有互相矛盾的部分。 在媒体前说「不想把店面传给女儿」、「怕她太吃力」,但是我去的当天就是他女儿在烧面;每一年都说第二年做不下去了要关门,可是每一年又都是开门营业了。还有把自家的生活描述的特别辛苦,这么辛苦还要工作也是因为食客想吃。可是,在这片城南的小角落,谁家的生活不是略微有那么一点艰辛呢?更何况早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