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杭州选送的小品不好看,不仅仅是因为普通话减了分
这次春晚的小品其实是由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选派的滑稽戏。因此说这就是南方风味的小品,首先两广、福建地区的朋友们肯定要首先跳起来了。「我们就从来没看见过这种东西啊?」因为滑稽戏,它本身就是「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1],主要受众仅限于长三角地区,其他的我国南方地区在这之前当然是没有听过。
不过就算是包邮地区,对于这次小品也不会太赞扬。因为说实话,节目本身确实不咋地。首先没用方言这一点就很是减分,滑稽戏本身的很多梗用普通话讲起来就是平淡无奇、缺少了本身的趣味。但是普通话不是唯一的减分点。节目虽然已经是临时安排到零点以后,演员在事后的采访时也说「已经放开了」[2],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紧张。毕竟春晚的舞台和之前滑稽戏的舞台尺寸相差还是非常可怕的,只有春晚开始之前的短短几次彩排,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让演员迅速适应。所以有网友表示节目演员基本都是靠吼,是因为演员本身保留了平时小舞台的习惯,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2]。另外,和《开心茶馆》平时的演出相比[3],春晚当天的语速非常惊人。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对于北方观众,会更难听懂演员讲的是什么;同时,令节目整体节奏过快,也导致了反响不佳。
把上述这些因素总结一下:这次春晚的节目效果就算说是差强人意,也稍微有点勉强。同样的节目,用杭州话在《开心茶馆》重新演绎一遍,效果都会好很多。
以上是对当天节目的演出效果进行的评价,而以下则是针对节目本身进行的评价。
有的人说这个节目立意不深,没有表达出什么内容。一方面滑稽戏本身就是为了娱乐而生的,本身不一定会有太大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当天的节目表演也受限于春晚的时间长度,明显去掉了原先应该有的一个结尾,突兀就结束了节目,放弃了本身能相对突出宗旨的结尾的机会,使得整个节目看起来就像是一出完完全全的闹剧。如果最后有一个稳妥的结局,并且不给人狗尾续貂的感觉,那么就能画龙点睛、让整个节目档次都高一个级别。
当然杭滑其实也不是不会强行煽情、提升价值观,甚至是强行普法。但是我每次看到这种节目,都觉得一脸尴尬。不仅仅是因为有时候转折非常突兀,前一秒还在嘻嘻哈哈的,后一秒突然就进入煽情模式。强行提升主旨立意,反而使节目本身支离破碎,开头与结尾没有很好的沟通性。这样子的话,节目演出效果还要差。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至于其他的一些批评,比如说难听这种。不过如果说是听不懂的话,我倒是觉得已经很普通话了,毕竟没有「小 chui 桥」这种经典的杭普话出现(并不)。但是可能对北方观众可能确实云里雾里,毕竟对江浙沪地区观众而言,平时的普通话可能也就不怎么标准(嗯,只是说我自己)。所以略带方言音的普通话理解起来无压力。
这次会采用这种听起来阴阳怪气的普通话,一是春晚主要面对北方观众,用方言只能让大部分观众都犯迷糊;但同时滑稽戏完全用普通话讲就没意思了,因此需要尽可能在普通话的大前提下靠近方言。但结果就还是和洋泾浜英语一样两边听得都不是很舒服。这是春晚的特殊性和滑稽戏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如果一定想要在春晚这种略带有政治意味的舞台上表演这种地方特色强烈的节目,就只能做出这样的妥协。
如果是东方卫视办一出春晚,可能就会有原汁原味的滑稽戏演出,这样大家都能看得舒服。但是浙江卫视一定不会(笑)
————————————备注分割线———————————
[1] 维基百科 - 滑稽戏
[2] 2017 年 1 月 29 日,《我和你说》、《阿六头说新闻》
[3] 葫芦网 - 开心茶馆
————————————又及分割线———————————
最后悄悄的加一句自己的私心。这次春晚语言类节目个人认为最佳还是姜昆的《新虎口遐想》。虽然最后一句实在是猝不及防,不过考虑到前面这些内容,可能没有这最后一句就没法过审核了吧(
————————————最后分割线———————————
最后送上前几个月新浪微博上看到的,个人觉得整体演出效果非常棒的一出上海滑稽戏。全程主要以上海话、中途掺杂各地(主要还是吴语区)方言进行演出。当然,也没有字幕。可以当作是吴语听力等级考试吧(笑)
优酷
————————给辣鸡 WordPress 分割线————————
辣鸡 WordPress,我辛辛苦苦写的文章,中间怎么的就被吞了一大段?!
因为这个原因,中间一部分是后来补写的,所以整体逻辑会更加混乱。(意思就是本身就会有点混乱的逻辑现在更乱了!)如果造成了什么困扰,还请谅解。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