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双十一买了什么电脑外设

我目前正在使用的这台台式机是 2019 年大学毕业时购入的。三年下来了,虽然一切都还很好(除了屏幕有被猫爪抓过的细微划痕和键盘缝隙中的落入食物残渣及毛发),但总是心痒痒想要换新。更何况我之前上学时用的 Surface Pro 3 不过也只用了三年,在自己的消费能力之内适当换新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更何况当初购置台式机时,不少外设搭配的都比较随意:比如说当初说是想要机械键盘,结果最后实际买的变成了 Razer Cynosa Chroma,只是一款薄膜键盘。在京东自营旗舰店上,这款键盘的标题中甚至还含有「办公键盘」字样。所以也是趁着这次双十一,进行一些电脑外设的换新。

不过为什么要问到为什么换新的只是外设?已经用了整整三年,CPU、显卡和内存也应该显得有点不够用了才对?这则是因为我当初购买的是品牌机整机(HP 光影精灵 3)。当初会这么选择,主要是为了自己省心,也因为我是一个电脑小白,这样选择不需要自己搭配配置。更别说当初更小白的地方在于是去线下颐高直接买这一弄得不好差点就能上《1818 黄金眼》的操作……当然可能是这家店是「惠普家用授权金牌店」,所以没有搞什么货不对板的小动作,只是价格肯定比大促时的网店贵一点点。而且还看到这个机箱体积这么小巧,和 DIY 看起来那么笨重的大机箱相比可以少占用很多空间。当然这几年虽然还是小白,但好歹增加了一些了解,算是知道了品牌机箱如此小巧的代价在哪里了——CPU 和显卡几乎没有升级的空间,电源也是定死了功率。结果就是这方面能做的升级最多也只有内存和硬盘……感觉不如整体全部换新。

1. 显示器 Philips 279M1RVE

其实我一开始对显示器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我想要更换显示器,主要是因为原先 24 吋 1080p 屏幕的文字渲染实在是不怎么好看,而更早之前 Surface Pro 3 的使用体验令我知晓 Windows 下文字这么难看,并不完全是因为 Windows 的文字渲染有落后 macOS 等很多,主要还是显示屏的像素密度差别太大。事实上之前我也试过使用 NVIDIA 的动态超级分辨率 (DSR) 使 Windows 日常渲染 2160p 分辨率,文字显示效果立马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只不过这项技术本来就是为游戏设计的,日常使用会有一些小 bug,遇到时会比较难受,所以最终我没有长用。

首先我关注的是 27 吋 1440p 的显示器,也就是所谓的「2k144 小金刚」。除了它满足了我更高分辨率及 ppi 的要求外,最主要的还是这一尺寸和分辨率的显示器属于爆款,制作的厂商很多,一些一线厂商为了市场也把价格打下来了。所以当初也就这个需求看了好几款显示器,包括 msi MAG274QRF-QD, ViewSonic VX2719-2K-PRO, ASUS TUF VG27AQL1A 等等,甚至是把采用 LG Nano IPS 面板的显示器加入考虑都算是比较后期的了。在双十一开启预购的前几天,才最终决定还是 LG 27GP850 / 27GP83B 比较值得入手——LG 原厂的调教我想总会是比其他厂商好一点吧,还有不会锁亮度的 sRGB 色域(当然这一点现在发现没有什么用),而且前者比起 Philips 275M1RZPRO 差价也不多。当然最后在考虑品控等因素后把 LG 27GP83B 踢出了考虑范围。

那为什么都到了 11 月才突然变卦呢?主要是想起了我的显卡。正如我一开始所说,这台台式机是三年前购入的,搭载的显卡是当时的中端显卡 GTX 1660。虽然我玩的游戏除了 Cities: Skylines 这种吃配置无上限的,一般在 1080p 下还是能稳定流畅 60 fps 甚至 120 fps 运行的。但是要 1440p 下 60 fps 运行?可能会有点吃力。可是假如在 1440p 下设置分辨率为 1080p,因为像素不是点对点对应的,看起来始终会有点难受。而且此时我也发现,27 吋 1440p 的 ppi 比起 24 吋 1080p 的 ppi 虽有提升,但离文字显示效果够清晰还有一定距离。所以便想干脆一步到位上 27 吋 2160p 的显示器吧。正好显卡 GTX 1660 支持 NVIDIA 的整数缩放 (Integer scaling),所以在 2160p 显示器下使用 1080p 分辨率比不支持这项功能的显卡会更清晰。

图片来自 Philips

由于这时候双十一活动已经开始,所以按照之前的惯性,还是继续先看了 LG 的 Nano IPS。结果发现 LG 的 27 吋 2160p 旗舰游戏显示器 27GP950 价格吓人、冲到了六七千;青春版的 27GP95R 倒是四千就能入手,但是品控有点捉急。结果最后又看回了 Philips。按理说 Philips 这款 279M1RVE 对标的是 LG 27GP950,但是这次双十一价格却对齐了 LG 27GP95R,看起来就很实惠。

至于这块显示器具体怎样,我的建议还是看看评测怎么说吧,我也不是专业的。我只能说一些我自己的使用体验。首先是 sRGB 锁亮度的问题,当然也有别的地方指出下载 Philips 的软件 SmartControl 后就可以调整在 sRGB 下的亮度了,只是不能无极调节。但我实际到手后发现我根本用不上,因为我日常都是开着 HDR 在用的,所以根本没有调整亮度这回事。而另一方面,从我的眼睛来看这块屏幕没看到什么大问题,至于有没有坏点我也懒得找,看起来舒服就行。倒是流光溢彩的 Ambiglow 真心鸡肋,打开光影同步后投射的灯光颜色非常神秘,还有不小的延迟。到手后新鲜期内打开试过,最后还是关了。不过我遇到了其他一些小问题,而且这个小问题还是刚刚才出现的——USB Hub 不大灵(具体症状可以参考此链接,据称是因为最近的批次加入了 KVM 功能导致了 USB Hub 的异常)。比较头疼的是虽然现在售后有了解决方案,但是要把这么重的一台显示器(毕竟支架是纯金属的)拖到售后去更新固件,我也生怕路上哪里会磕到。所以目前还能用一些「旁门左道」恢复 USB Hub 的使用,我也便先这样用着吧。就是不知道 SmartControl 里提示的「本显示器不支持固件升级」是硬件限制还是软件限制,未来能不能有机会自己给显示器升级固件……

不过再回过头想想,其实 144Hz 这样的高刷对我这种不打 FPS 的人来说是不是有点奢侈啊?不过显示器上也没见到有 90Hz 的屏幕,而高刷带来的滑动流畅感确实也是看过就无法忘怀了。

2. 键鼠 Razer BlackWidow (2019) & Razer Basilisk V3

会考虑继续采购 Razer 的键鼠,主要还是之前用着 Cynosa Chroma,确实感觉到这个键盘的 RGB 还是有一定实用性的。尤其是像 Euro Truck Simulator 2 后来还加入了 Razer Chroma 的官方支持,所以键盘的 RGB 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光污染。

图片来自 Razer

Razer 的机械键盘很严格的遵循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属于是有多少预算买什么键盘。尽管如此,我一开始还是在 BlackWidow (2019) 和 BlackWidow V3 中感到迷茫。因为翻阅网上的评测,从来没有把这两款键盘拿出来对比的,光看技术规格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也不知道 200 元的差价差异在哪里。不过最后还是入手了 399 元的 BlackWidow (2019)。

机械键盘的手感倒是和之前的薄膜键盘完全不同,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声音的缘故,手感感觉非常干脆、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的感觉。至于这个按键声音,反正打字时是完全不会嫌它烦的,玩游戏时倒可能和游戏类型有关系,有时候不会在意,有时候感觉有点出戏。不过倒是发现 RGB 灯光的效果好了很多。原先 RGB 的灯光会有一种糊开了的感觉,尤其是相邻两颗按键发光颜色不同时;这款键盘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即使相邻两键是两种比较接近的颜色,也可以很明显地进行区分。

图片来自 Razer

至于鼠标的更新,虽然之前的 DeathAdder 2000 也就是一款标标准准的游戏鼠标,但我就是嫌弃它需要额外安装 Razer Synapse 3,所以才购入了 Basilisk V3。当然后者有着更多的可编程按键,还有滚轮的智能滚动模式可以在触觉模式和自由滚动模式间切换,后者在长段滚动时的手感还是很棒的。至于新换上的光学鼠标微动,其实我之前的 DeathAdder 还没有出现双击的情况,所以我也不知道对寿命能有多大改善。至于 RGB……我认为在鼠标上就是一个添头,最多也就是添彩的功能,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国行 Motorola 手机 Google 服务不完全指南

杭州公交 160 路电车大事记

2024: 情况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