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度总结

我在过去的十几年来从没写过年度总结,但可能是今年写的博文(或者说是流水账)太少了(尽管 2021 全年发表了 26 篇博文,多于 2020 年的 19 篇),而且也有一些单独成文会太短的后续,所以就一股脑儿都塞进来了吧。所以,我会从几个角度切入,大致讲一下过去的 2021 年。

当然,在某个神秘的角落,还有来自 2018 年的草稿一直坑着……我也不知道它们还有没有机会重见天日了。

工作

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去年的工作状态,那只能是浑浑噩噩。有多浑浑噩噩呢?我自认平时的工作状态和梦游的区别就在于梦游时是真正睡下了的。

这甚至不是那种上班时等下班的状态,这在更早的时候有出现过,但现在不是。又或者说假如只是这种状态,我都不会用浑浑噩噩来形容,因为那至少还思路活跃。就好像我现在对工作的态度是完全麻木了的,没有任何感觉。每天上班时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没有任何想法。发生什么事情仿佛都与我无关。两年前入职时的壮志早就一扫而空不说,对于工作的未来已经是没有任何想法,甚至是想着早日被辞退都好。
当然一方面是过去这一年来每一次内部招聘都没有不说是我心仪或者说适合我的岗位,而是根本没有我可以申请的岗位;另一方面则是单位里人员流动实在太过频繁,真的平均下来一周多就有一位本部门的同事离职,令我感到可以说是心累。虽然是其他人来来往往,与我何干呢?可我总感觉我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可我又应该出现在哪里呢?

健康

先说身体健康的部分,就体检报告而言,其实倒也是差不多。

体重倒是一直稳步增长,但那是自从工作以来增长的趋势就没停过,虽然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与之相对的,血液化验结果中的谷丙转氨酶 (ALT)、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h)、低密度脂蛋白 (LDL) 和血尿酸 (UA) 均略有上浮,但总体幅度不大。尤其是考虑到去年体检前出院后的日子里,还一直在服用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这一适应症为「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的「护肝药」,所以肝功能相关的指标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也在意料之中(但去年的体检结果中谷丙转氨酶结果还是略高于标准上限)。可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脂肪肝——的话,这些体检结果的数字好看一点,意义并不大。
而其他方面的体检结果,则可以说是真的没有什么区别。脂肪肝?自然是前年就有检出。双肾多发结石?前年出现这一条时就被关照平时要多喝水。甲状腺回声改变?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只不过这次多了几个字:「伴多方囊性结节」。不过部分细节还是有点区别,比如说结膜炎,它虽然出现在 2019 年的体检报告之中,但在 2020 年时没有检出,可是 2021 年它又回来了。还有外痔,2020 年新出现了,2021 年又消失了。但我也说不准究竟是体检时没有检出还是真的有所变化。

肉眼可见的双下巴

我也不是不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怎样,但是知晓和能做到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我知道健康的饮食不应该沉迷于油炸和高碳水食物,还应该细嚼慢咽。可是让我日常吃饭的时候,就是避免不了吃油炸食品,也拒绝不了高碳水的正餐或零食,吃起饭来也是狼吞虎咽的。

日常生活习惯不好,自然身体也不会太健康了。难道能指望身体自己能变好么?

然后是心理健康的部分,至少是在我看来,这一方面远不如去年。

倒是也有精确数值的量表结果可以印证上述结论。只不过量表也是我自己填写的,我究竟会不会在潜意识中夸大自己的症状呢?
其他一些事情前面的日记中也说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了。

心理健康也是我目前对工作劝退感极其强烈的原因之一。自从 11 月中旬完成了年度心理体检后,我一直在期待公司方面就心理健康的问题致电联系我。因为我在之前已经看到了(其他同事)心理体检有异的处理方式——由实习生陪同去市七医院复检,随后便是等待安排。我无所谓也不在乎这个安排最终会不会导向辞退,只觉得这样能脱离目前的工作也挺好。但我一直没能等到这个电话。还是说我自以为心理状态十分异常,但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糟糕,所以我等不到这一通电话了?我不知道。根据往年经验,我得等到今年 4 月才能拿到报告结果。

我也不知道这快半年的百适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吃下来对我的心理状态究竟有什么改变。按照说明书上写的,针对抑郁症「通常 2~4 周即可获得抗抑郁疗效。症状缓解后,应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以巩固疗效」。而我甚至不知道医生下的诊断是「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是手下留情了还是我情况没那么严重。
只有一点是明确的,性欲减退一直存在。能记录到的自慰频率,从之前的平均 5 至 6 天一次,从服药开始立即向 1 个月 1 次逼近,最小时间间隔也是 14 天。按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 1~2 周,持续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都会降低」,所以即使是常见 (≥1/100 至 <1/10) 也不应该能持续 4 个月。谁知道呢?

我也不是不知道怎样做能让我心理上感觉好一点,比如说在天气适合的日子出去逛一圈、远离电子设备(也许也没有太远离)和被窝,在当下马上就能感到心情更舒畅。可是晚上回到家后,只会想到第二天又要上班了,舒畅的心情立马一扫而空。虽然严格意义上讲,这是工作的问题,没有足够持续的休息时间。

消费电子

今年在消费电子这一点上倒确实有很多大变化,添置了很多大件。

使用 Live Photos 生成的长曝光效果照片

首先最贵重的自然是 iPhone 13 Pro。啊对,我是在之前的博文里说过我受不了 iPhone 13 Pro 的屏幕而转去使用 iPhone 11,可随后我发现我更受不了 iPhone 11 的信号。所以在使用了 9 天 iPhone 11 后,我又重新用回了 iPhone 13 Pro。你说我这是口是心非,我也不会否认,因为我似乎就是这样的人。

对 iPhone 13 Pro 本身我真的没有什么好讲了的,就是 2021 年普通旗舰机的正常水准(除了软件上的小 bug 有点多,不过也是近年来林檎的通病了),但不会像高通骁龙 888 那样热成火龙。我也不是什么数码博主,能对着什么数据说它提升了多少百分比、给体验带来什么样的提升。甚至我选择 Pro 机型的理由都很简单——我希望能使用它更长时间。

也许会有人问,那屏幕的问题怎么办?我的解决方案是以下三点:

  • 调高屏幕亮度,事实上现在我使用手机时控制中心里亮度的滑条基本都在一半以上
  • 时刻备好眼药水,在感觉眼干或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时使用
  • 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尤其是在巴士、地铁等摇晃的移动空间中

当然互联网上还有其他人给到的更多应对方案,如开启降低白点值、启用暗色主题等,不过这些对我来说不是太适用:降低白点值会导致屏幕 HDR 失效,尽管目前没有多少 HDR 的视频资源,在哔哩哔哩上这还是大会员专属的画质,但是 iOS 的相册在显示部分高对比度的照片时也会启用屏幕的 HDR;而暗色主题对高度散光的我来说则会使看屏幕这一点变得格外痛苦,所以不可能让我一天 24 小时都开着它。

不过我也说过,无论是 iPhone 11 还是 iPhone 13 Pro,其重量都比 HTC U11+ 要重,但是上手却都没有后者那种压手的感觉。但从重量包括重心控制的角度来讲,我是很满意的。但尽管如此,仍然不代表这是一台方便握持的手机。不得不说的就是 iPhone 12 以来采用的方形边框设计,大大降低了握持手感。所以尽管宽度只有 71.5 mm、略超 70 mm,单手握持还是不是太舒服。
这甚至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即当初我是不是应该入手 iPhone 13 mini 更好一些?不过还是有两个方面的现实可以打醒我的:一是淘宝手机壳卖家的备货款式,不是压根就没有 iPhone 13 mini(但是有 iPhone 12 mini)可选就是 iPhone 13 mini 的款式已经缺货了;二是当初我短暂上手 iPhone 6s Plus 的经历,尽管那台手机本身电池是也不行,但至少让我对这种尺寸的手机有怎样的续航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综上两点,就知道 mini 为了手感牺牲了很多其他方面可能对我来说有点重要的事情,更何况现在传言是 2022 款 iPhone 就将砍掉 mini,可见其销量不达预期、不是特别大众的选择。

最后请大家欣赏一下 iPhone 标志性的夜景鬼影,尽管有时候可以靠取景避免它,但在无法避免的场景(如本图)中,还是有点恼人的

第二件大件就是 AirPods Pro 了。其实本来是我妈需要添置一副蓝牙耳机,只不过她把挑选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其实对蓝牙耳机并不感冒,而且一想到需要额外为蓝牙耳机充电,其实是有点让我头痛的,更别提还有电池衰减的问题。所以在此之前我对其研究并不深,也就知道小米的 Redmi AirDots 3 Pro 似乎性价比不错。但是一番搜索后,发现它和 Android 的相性是还可以,但是和 iPhone 的相性便差点。虽然也不至于不能用,但中间总有个搞隔在、不是特别舒服。期间我甚至觉得是否需要购入华强北洛华耳机已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和 AirPods 一致的体验,可是一看价格,AirDots 3 Pro 也就这个价位。而前者不会有什么保障,且华强北水深得很,都不知道会不会买到山寨 AirPods 耳机的山寨品;后者好歹是个品牌货,虽然用起来不会有 AirPods 那么方便,但至少有保障。所以最后给我妈推荐了 Redmi AirDots 3 Pro。

那我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倒不是用现金购买的 AirPods(不是说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而是用关爱通。自从我入职没几个月,饭补的发放渠道就从市民卡变成了关爱通。而在 2021 年的最后几个月,关爱通发生了数次打不开的状况,再加上之前还有饿了么从普通的外卖变成了企业订餐、选择和可用的优惠都大大减少,令我有些担忧未来的可用情况。正好也是积攒了几千块钱,虽然一直有用大众点评的团购,但肯定是用的没有攒的快。所以就想直接来买一件大笔的交易。正好关爱通里的网易严选不同于京东精选,是参加各类促销活动的。而我之前虽然购买了 Lightning 接口的 EarPods 耳机,在地铁等的嘈杂环境下使用还是只有听到噪音。我又不敢把音量开到最大,生怕听坏耳朵。这时便怀念起哪怕降噪功能只是聊胜于无的 HTC Usonic,便觉得有一副降噪耳机还是有必要的。可是 Apple 又没有有线降噪耳机可选,综合以上几点,最后就只有带降噪功能的无线蓝牙耳机。

结果最后在双十二,我妈购入了 AirDots 3 Pro,我购入了 AirPods Pro。

不得不说 AirPods Pro 的降噪体验还是不错的,在地铁上使用时不放任何东西都能把地铁运行的声音降低不少,而报站广播的人声依然清晰。搭配着空间音频的减配版空间化立体声(毕竟我没有也不会去订阅 Apple Music),不需要开太大的声音也能让通勤的噪音不那么刺耳。

只是不要忘记充电。

最后在消费电子方面,就是购入了小米手环 6 NFC 替换了之前的小米手环 3。这倒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主要是 3 代手环充电太痛苦了,每一次都要把「米粒」从腕带上取下后才能充电,充电座时间长了也接触不好,需要摸索着找到一个角度再用橡皮筋固定才能充上电。因而尽管电池并没有衰减到不能用的程度(约莫一周充电一次),但还是决定换新。
选购 NFC 版的手环其实是为了家里大门的门禁,毕竟手环的闪付基本只支持贷记卡,公交卡功能我也不会去用。只是试了几次,无论是直接在手环上生成新卡将其添加到门禁,还是复制现有的门禁卡,都不能实现我想要的开门功能。最后只好放弃尝试,安慰自己现在 NFC 版的手环和非 NFC 版的,传感器和其他功能上也有差异。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国行 Motorola 手机 Google 服务不完全指南

杭州公交 160 路电车大事记

2024: 情况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