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电车发展的两大流派
一、保守派
代表城市:上海、广州
保守派最显著的特点是车子跟着线网跑,甚至于不必使用无轨电车的辅源便能完成大部分无轨电车线路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司机往往可以像 WiFi 就 WiFi,真真正正的增大了无轨电车的机动性。(不过一般司机也不会太随心,毕竟升辫这种也是需要成本的→_→)
当然,保守派也不是完全不在线路的正常运营中运用辅源,但总体来说脱辫行驶的里程不会太多。
二、激进派
代表城市:北京、武汉
区别于保守派,激进派在辅源的使用上显得更加大胆,例如北京长安街上无轨电车辅源的运用。脱辫里程相对较长,并且同一路段涉及多条线路 WiFi。但一般而言,除了未架线的地方,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在线路改电之后继续完善沿途供电设施的建设。这种情况下,司机们虽然不能如第一种情况中那样觉得不爽便 WiFi,但在遇到事故等其他突发情况时还是可以 WiFi 绕过部分路段的。
三、蛇精病
(什么?你问标题里面明明写的是两大流派这里为什么还有三?「四大天王」都有五个这不是常识吗?!)
代表城市:杭州
这类城市——当然似乎总共只有一个城市——的特点是:「有线不去架,有网不能用」。
前者包括但不仅限于 K155 和睦新村左转进站线网,188 花园岗街桥下掉头线网,153 汽车北站以北至石祥路线网(虽然后面两个讲起来可能是「新架线网」而不是「恢复线网」,但是相比延安路上空的线网其架设难度应该是小多了吧?);后者包括 151 水漾桥 - 雄镇楼、仓基新村→半道红、杭州高级中学→仓基新村,153 莫干山路登云路口 - 汽车北站、K155 石灰桥 - 打索桥。上述这些路段均有线网覆盖,但是却因为供电不足或者是地铁施工部分占道的原因导致不能搭辫行驶。
说起来也是厉害,自从 2008 至今无轨电车线路数量从一上升到了四,线网(除了延安路拆除)却完全没有变化。当初 K155 还能开出来尚且可以说是莫干山路有大部分线网残余,但是到后面 188、153,每次开新线路都意味着有其他的线路需要在某些位置把电让出来给其他线路充电。
虽然相比〇几年的鼎盛时期,各个整流站并没有出现被挪作他用的情况,但是无轨电车在发展,今天的无轨电车耗电量与那时是无法相比的,何况还有不少还是要利用在线时间充电的?早先曾有报道放出卫星,一五年的恢复(到)四条无轨电车线路算是勉强完成了,但是接下来的线路,整流站之类的东西不配套升级,靠多放几个捕捉器,靠谱吗?去年寒潮某杨戬电车就曾出现过充电不<进去的情况。虽然这反应了杨戬质量不行,却也映衬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杭州无轨电车对辅源的依赖太重了,已经达到了离开它寸步难行的地步。这恐怕不是无轨电车辅源的初衷。
〇七年时,文三路路灯上预备好的两杆合一被连夜撤除并直接导致 290 换用混动、159 完全停驶(之前通告是暂停运营)、CJWG150 停备这一事情确实令人愤慨,但是经过了这些年,对于线网的态度已经不如前些年这么敏感,线网本身却不发展了。再这样下去赤枣。
代表城市:上海、广州
保守派最显著的特点是车子跟着线网跑,甚至于不必使用无轨电车的辅源便能完成大部分无轨电车线路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司机往往可以像 WiFi 就 WiFi,真真正正的增大了无轨电车的机动性。(不过一般司机也不会太随心,毕竟升辫这种也是需要成本的→_→)
当然,保守派也不是完全不在线路的正常运营中运用辅源,但总体来说脱辫行驶的里程不会太多。
二、激进派
代表城市:北京、武汉
区别于保守派,激进派在辅源的使用上显得更加大胆,例如北京长安街上无轨电车辅源的运用。脱辫里程相对较长,并且同一路段涉及多条线路 WiFi。但一般而言,除了未架线的地方,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在线路改电之后继续完善沿途供电设施的建设。这种情况下,司机们虽然不能如第一种情况中那样觉得不爽便 WiFi,但在遇到事故等其他突发情况时还是可以 WiFi 绕过部分路段的。
三、蛇精病
(什么?你问标题里面明明写的是两大流派这里为什么还有三?「四大天王」都有五个这不是常识吗?!)
代表城市:杭州
这类城市——当然似乎总共只有一个城市——的特点是:「有线不去架,有网不能用」。
前者包括但不仅限于 K155 和睦新村左转进站线网,188 花园岗街桥下掉头线网,153 汽车北站以北至石祥路线网(虽然后面两个讲起来可能是「新架线网」而不是「恢复线网」,但是相比延安路上空的线网其架设难度应该是小多了吧?);后者包括 151 水漾桥 - 雄镇楼、仓基新村→半道红、杭州高级中学→仓基新村,153 莫干山路登云路口 - 汽车北站、K155 石灰桥 - 打索桥。上述这些路段均有线网覆盖,但是却因为供电不足或者是地铁施工部分占道的原因导致不能搭辫行驶。
说起来也是厉害,自从 2008 至今无轨电车线路数量从一上升到了四,线网(除了延安路拆除)却完全没有变化。当初 K155 还能开出来尚且可以说是莫干山路有大部分线网残余,但是到后面 188、153,每次开新线路都意味着有其他的线路需要在某些位置把电让出来给其他线路充电。
虽然相比〇几年的鼎盛时期,各个整流站并没有出现被挪作他用的情况,但是无轨电车在发展,今天的无轨电车耗电量与那时是无法相比的,何况还有不少还是要利用在线时间充电的?早先曾有报道放出卫星,一五年的恢复(到)四条无轨电车线路算是勉强完成了,但是接下来的线路,整流站之类的东西不配套升级,靠多放几个捕捉器,靠谱吗?去年寒潮某杨戬电车就曾出现过充电不<进去的情况。虽然这反应了杨戬质量不行,却也映衬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杭州无轨电车对辅源的依赖太重了,已经达到了离开它寸步难行的地步。这恐怕不是无轨电车辅源的初衷。
〇七年时,文三路路灯上预备好的两杆合一被连夜撤除并直接导致 290 换用混动、159 完全停驶(之前通告是暂停运营)、CJWG150 停备这一事情确实令人愤慨,但是经过了这些年,对于线网的态度已经不如前些年这么敏感,线网本身却不发展了。再这样下去赤枣。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