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线体验之 160 拱北小区 - 古荡
这是一则迟来一个多月的新线体验报告👻……无轨电车 160 路于 2019 年 1 月 2 日新辟,由 拱北小区 开往 古荡。使用车辆主要来自于之前 188 路由 LNG 代跑时所停备的青年 JNP6120BEV1. 全程来回共升辫一次,位于往拱北小区方向的 沈塘桥 前。拱北小区 至 沈塘桥 搭辫行驶,沈塘桥 至 古荡 采用电池辅源行驶。
160 路走向图,来自杭州公交官方。 |
早先体验 1005 路,从 莫干山路登云路口 上车到 武林广场 下车,沿途只有非常少量的短途客流上下,主要集中在小河路上、湖墅路下,和湖墅路上、沈塘桥下。虽然作为社区微公交而言,新开线路这样的平峰表现不能说太差。
但是 160 路线路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新意:文三路上几站主要填补了 53, 54 路撤出后的空白,除此之外几乎说是只有文三路往莫干山路这个左转比较独家。从客流的大方向而言,城北拱宸桥到城西黄龙有老牌的 23 路;虽然往古荡方向尚需换乘,但是这一程的线路都非常好等。
因此在开线的第一天平峰,这条线路就收获了单趟两位数的客流,这一点使我非常惊讶。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条线路在官方披露前进行了较为严格的保密,而从发出公告到开线当天也就三四天时间。除了起终点站放置的易拉宝,和各类新闻报导,并没有进行其他的任何宣传。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乘客的乘降数量还是达到了二十多;部分区间甚至前排座位全部坐慢。且就我观察而言,本线并没有太多捡漏的客流——大多数乘客乘降的区间并不是已有线路可直达的的方向。虽然我也不清楚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了这些客流……可能多是些之前需要换乘的出行路径,或是为换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不管怎么说,一条线路能有客流,总归还是好事情。
虽然本线客流不错,但是末班时间确实不怎么和谐。
作为一条运行在城市建成区内的线路,双向末班居然都是晚上 7 点。虽然本线后续客流还需要观察年后的表现,但目前感觉还是有些偏早的。这一方面还是希望等到后期客流起来了之后,能作适当的延长。最起码不要夏天天还没黑透就发出末班了嘛。
虽然说吧,同样是建成区内的新辟线路 144 路,已经开通了一年有余,业已培育了稳定的客流,时常能看见 12 米的 K9A 或 K9F 加班。但现时双向末班时间也未能超过晚 7 点……尽管末班车开出时也是装得满当当的。
除开线路本身的因素,本线最大的槽点来自于司机。要说司机有什么问题?那就是这批司机还是不会开无轨电车啊……
在本线开通之前,供电公司对沿线一处线网进行了小修改:拆除了大关路莫干山路口东向西的分线器,线网直接接左转,废右转线。此处的右转线原本是为 188 预留的,但因地铁 10 号线施工的缘故,莫干山路部分线网已经拆除;外加目前 188 大部分班次都不是电车运营,因此对实际运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按理说这个调整不进行,也不会有任何影响。那为什么还要特意进行这一调整呢?我在体验过了之后,觉得这可能是减少旅途中的顿挫感吧……从 古荡 出发往 拱北小区,沈塘桥 之前因为都是电池辅源,察觉不到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异样。接下来就开始难受了。
先是 沈塘桥 的升辫。这个捕捉器在地面道路恢复后就已安装,之前用于 K155 往 和睦新村 方向的搭辫作业。虽然这个捕捉器的安装非常有槽点,位于港湾站的前方。也就意味着无论站内公交车有没有停满,要进行搭辫作业都需要在站前一个位置额外停一下。更加要命的是,因为并不是新设置的捕捉器,所以用来提示停车位置的相关标记早就没了……当天的实际情况就是,司机凭着感觉走停在了一个位置。不出意外的,搭辫作业失败了……而且这时车辆并没有真正进站,弄得车站里想上车的乘客非常犹豫,不知道该不该下车;而要在本站下车的乘客看见司机走下了车,外加还有滴滴声,所以也就从前门下了车。
当然只是一次搭辫失误倒也不至于说是「顿挫感」。更大的问题在后面,也就是过线网交叉和分线器的部分。
不管供电公司再怎么优化,文一路口的线网交叉(含分线、并线)和大关路口的分线器都是优化不掉的。尽管目前文一路没有电车线路通过,但是 K155 在大关路口直行还是逃不掉的。在这两个路口,司机们充分展示了自己有多不熟悉无轨电车……虽然经过时如果速度太快会脱线是没错啦,但也没必要突然来一脚闷刹车吧!过文一路口还算好,只是一脚闷刹车后慢慢趟了过去。过大关路口是真的要死——出站后先一脚电门加速,快到分线器时又是一脚刹车,过了分线器后又慢慢加速,到了路口右转前又是刹车……这批车的窗帘暂时拆除了,但是悬挂窗帘的挂钩并没有。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听见挂钩「唰啦唰啦」作响、跟随着加速度前后摇摆。
至于我为什么认为是司机的问题,而不是车或者线路的问题呢?第三次坐回程的 160 路,是由 K155 拉来的加班车。虽然车不是同一批,但是型号总是相同的。再过分线器或是别的什么,动作就顺畅多了,也没有了那种顿挫感。
综上,就是 160 路开通一周后两天三次后的体验报告。还是希望司机们能好好地练一下和无轨电车有关的搭线、过分线器等作业吧……不然乘坐体验就太糟糕了!
PS: 事后发现,本线路的一大意义或许是方便城西附近的老年居民可以一次换乘抵达塘栖🤣(
虽然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在之前从城西这个角落前往塘栖确实无法在一次换乘的前提下解决。而随着 160 开通,在大关北换乘 342,约 1 时 45 分(其中 342 的耗时只有 1 个小时多一点)就能从城西到塘栖。
至于塘栖有什么嘛……虽然塘栖青皮甘蔗很有名,红烧羊肉也很好吃。但是老年居民们对此都表示:贵!所以最常去的还是农贸市场。不论是冬腌菜、小虾、黄鳝,价格比起主城区都非常优惠。靠近湖州的地界甚至还有活鸡销售。如果是一次进行大批量采购的话,还是非常实惠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