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7的博文

为什么我认为环湖地铁线不是一个好主意

这篇文章基本上是之前我在微博上所说过的的详细化并进行了一些解释的版本。 强烈反对西湖环线地铁的建设。 这不仅显得当年 M2 的退让毫无意义,而且西湖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如果不是 M2 当初需要这么退让,也不会拖了这么久才有动工,城西的交通问题也就有解。也不会导致龙翔桥今天的尴尬地位,还有多个地铁站一起分流。 除非这是一条地面有轨电车系统。 说有轨电车系统就足以接受,并不是情怀在作祟。地铁本身也是用电的,当然也是环保的啊!只是有轨电车,一是载客量能比普通公交大,二是其上下客效率高。这两个特点一结合,就非常适合节假日疏散客流,再用上超级电容(西湖景区就真的没必要坚持线网了)也是为西湖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但是要是修地铁,那就不同了。 之所以对环湖线如此关心,是因为其和 M14 下穿西溪湿地区别还是很大的。 前者是直接在现在已经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内进行施工。假若真的进行施工,对西湖本身环境也是很大的破坏。 而 M14 下穿西溪湿地本身不必在西溪湿地内部进行施工,只要盾构机挖好隧道就行;而且原本也有文三西路横跨西溪湿地的隧道规划。 此外,就算这次三期线路内所有与 M14 的换乘站都做好了预留,其线路本身还是可以有所调整;环湖线则不同,一旦做好预留,只能要么就这么建、要么就直接废弃(不过现在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次三期建设要做相关预留),因为现在规划地铁网络已经非常靠近西湖的保护圈范围了。 不过虽然前面说了这么多,我也不赞同 M14 横跨湿地向北,毕竟湿地下垫面土质条件不会太好,建设起来也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假设真的要修地铁,那怎么办? 按十号线往南,进入西湖风景区范围是无法避免的。如果真的要弄的话……我是说如果……尽量沿西线过去,然后往南过钱塘江,在联庄附近,恐怕是比较好的方案。不过就算如此,也会让恬静的西湖变得聒噪。我想,大致还是不可行的。 或许,只要想 G20 时那样,严格限制私家车进入,西湖内部的公共交通问题立即就能解决。公交车不会被堵在路上,自然运送乘客的效率就高了。不过杭州交警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上海死活都不肯承认 71 路中运量是一条快速公交,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上海的第一条中运量 71 路已经开通有一段日子了。过去的这一段时间有私家车主对其全天全年公交专用产生的质疑,也有乘客对因为 71 路而对原先线路大规模撤并退的不满。不过这些都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这篇文章所关注的是一个很小、很细节的地方。为什么上海死活都不肯承认 71 路是一条快速公交线路,甚至其拥有(理论上)良好的公交专用道和配套的信号灯优先权。 首先明确一点。71 路不称作是快速公交,并不是因为上海不想再多引入一个 BRT 的概念。恰恰相反,在南桥新城,有规划一条向外宣传口径就为快速公交的线路。所以,延安路中运量 71 路,不被称作是快速公交,自然有它的理由。 首先,71 路虽然享有专用路权和信号优先,但是站距却太小,和普通公交相差无已。虽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求快速公交的站距一定要处处比普通公交大,但是每一处地方都和普通公交一样,那么基本上是快不起来的。一般而言,市中心或者说是客流密集的地方,快速公交设站相对就会比较多;而郊区或者说是客流稀疏的地方,设站就比较少。虽然上海的城区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但是内环内外还是有明显的一个人口界限。而中运量 71 路沿途设站都非常均匀,站距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可见其本身就不是按照快速公交的原则来规划的。 其次,修建中运量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沿途全程运送大量客流。(参考杭州的 B1,虽然中途乘客不少,但在除开寒暑假的双休节假日,下沙的学生流也占据了不少,尽管现在地铁也分流了很多。)而是要在无法修建地铁的延安路上,接驳各个地铁站间的客流。也就是主力应当是中短途客流为主。这也和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经非常四通八达了有关。(当然也不是说就没有要坐全程的乘客了。)没有大量的长途乘客,也就支撑不起一个有效的快速公交走廊。 然后,一些细节决定了 71 路没法更快。当然,刚开通时从头到尾 75 分钟实在是有些夸张,不过后期据说有所改善了。这里讨论的是另外有些尚未优化的问题。虽然这些细节未来也有改进的空间,但如果单纯地作为中运量,也就成了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第一个就是车上售票的问题。这个估计已经很多人吐槽过了……明明是路中式站台设置,有着非常先天的售票厅布局,但还是毅然决然的采用了车上售票的模式。如果真的有大客流上下车、尤其是上车,这点时间还是会花掉不少的。对于整条线路的运行时间而言,几秒钟还是不大好相差的。不过有一点好在是延安路中运量基本上每个站台都设

我为什么对线上支付越来越没信心,都是被你们这些制杖系统搞得!

新年第一更,一肚子气。 标题不一定有什么因果关系,只是出来婊一下学校后勤这个辣鸡系统。 事情先从一开始说起。 本来学校的桶装水是这样的,在生活区东南面靠近学林街的地方有一个水桶集散中心(不要吐槽我的叫法)。学生要到现场刷卡买水。当场把空桶拿来、带满桶走是 7 元,想要水送上门来就再加 1 元。当然那个时候还有一些非官方的公众号(不其实只有一个)提供微信叫水。当然是第三方提供服务,所以价格再小贵一点,要价 8.5 元,也是从微信钱包扣费。这倒是也没有什么问题,估计也会有真的懒得要命的人会用这种渠道来叫水。但一般我想还是顺路会去集散中心要水送上门。 这本来都是相安无事的,设定也很合理。 然后上学期,官方队也加入了竞争。只不过虽然价格是又压到了 8 元,还是只能微信钱包付款。在杭州这种城市,支付宝几乎已经形成了垄断,一时半会儿让人用微信不那么方便。不过好在,那时在集散中心现场叫水还是可行的。就当是多了一种叫水的途径。倒也基本无妨。 但是这时候,缴纳水电费已经是只能网上微信缴费了。只不过这个一般都会固定寝室长缴费、然后其他人把钱转给寝室长,所以那个时候这个系统我也没去鸟它。但虽然没在这里,也在其他的像是 Twitter 这种地方批判一番。毕竟不是真正密切和我相关的,再怎么挤牙膏我也写不出一篇文章。 然后就是这学期。 桶装水只能以微信支付的方式注册账号绑定微信号的方式进行叫水。 甚至于你人到现场、想要自己扛水回去也是一样,必须要在网上微信支付下单。这就非常傻逼了,和二维火二维码点单、明明在大众点评一样的傻逼。关键是这个平台还做得特喵非常辣鸡,提交之后一直在转圈!用寝室的移动 WiFi 或者电信流量都试过了,都只能看到转圈。简直是 2017 新游戏——真实转圈模拟。 后来还问了 QQ 客服,那边表示“今天是有几位同学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奇了怪了。不要说什么大不了不在网上叫水这种鬼话。一是现在只能网上叫水了;二是桶装饮用水这种东西难道还不够刚需?这种系统我十分怀疑被外包出去之后到底有没有做过测试。 二维火点菜系统在大众点评里面有套餐还要顾客再把套餐里面的菜再点一遍也好,学校后勤系统人到现场要自己扛水还要在网上微信提交订单支付也好,我完全没有看到这其中有什么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都是在画蛇添足、简单事务复杂化。但是这是技术的错吗?

杭州快速公交 (BRT) 网络图 2017 年 2 月版发布

更新日志: V2 更新 B8 线路 增加 B3 上车投币刷卡说明 更新 B2、B支4 线路 增加 B2 部分站点部分时段上车投币刷卡说明 ​​​ V2.1 修复了森林公园和富春路市民街口的相对位置 修改了文一路学院路口和浙江工商大学的换乘提示 修复了 900 路单向停靠古荡东的问题 更新了延安路解百的站名 统一了 B支4高峰 的线路表示 增加了 B支1互联网快线 ​​​ V2.2 修复了 B支1 缺少清江路钱江路口单向停靠站的问题 修复了 B支5 缺少钱江路飞云江路口双向停靠站的问题 修改了西兴大桥换乘站 B支6 底色错误的问题 ​​ V2.3 修复了 B支3 缺少横街埠西双向停靠站的问题 为什么 B支3 和 B支6 在横街埠到滨盛路伟业路口走向一模一样居然停靠站不一样…… 不过这种大型工程是需要多来几个人来查错,今天这么几轮下来(应该)没有其他问题了(吧) (为了节省空间,用的新浪微博外链。) 另外其实这次的目的不是这个……主要就是为了测试 IFTTT 的功能(尤其是往 Telegram 转发的方面) 所以…… Telegram Channel : telegram.me/zlkj_Feed 欢迎关注!(可是真的有人在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