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觉得,选工科是错,选杭电是错,选自动化是错,选杭电工科的自动化是错中之错。
高中的时候说理科成绩有优势,其实只是说理化生三门有优势,数学基本都是拖后腿的科目。所以这理科三门的优势也基本上只是用来填补数学的漏洞。但说说如此,三门之中物理受限于运算能力比较差,还是处在优势不是太明显的地位。但只是因为平时物理考的也不算是太简单,有时候最后大题无论是因为没时间做还是压根不会做还是方法错误还是计算错误最终都是拿不到分,也就没什么区别。
但是大学和高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办法用其他科目上的优秀来填补数学上的坑。而且数学的重要性也在现在被提拔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位置上,相对于高三课时都是大于的。(与高三课时数量相同,但每节课要多五分钟。)就算撇开这点,到了大学也没有化学和生物(不过就算有肯定也大不同),物理虽然第一学期还没有,但也正是因为第一学期没有,或许就说明了物理和数学的关系更加紧密了,需要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才能学习物理。换句话说,物理也不再会是一门优势学科了。
另外是学校。学校今年刚刚评选上省重点(这一点直到投档线出来前我一直不知情)。这一称号浙工大想必是完全不会在意的(因为本身就是「2011重点高校」,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种省重点),但是其他一些学校像是理工等却会不服气。但学校偏偏又认为自己应该要是和浙工大平起平坐的,自认为自己的科研可以排全省第二仅次于浙大的,省重点这个称号只能是自己的,要是丢了这个称号就一定是学生的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规定:像是必须要有科研方向的学分,还有就是必须每学期每班都要有人不及格。看起来学校早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浙工大」的位置上。但是浙工大毕竟还是浙工大,说得难听点如果不是因为后面几门冷门专业拖了分数的后腿,投档线一定还要高。但是我就是没有科研方向的兴趣,为什么也要被逼着要搞科研的东西?如果说科研是为了避开应试教育,那么这种强制性要求科研的规定岂不是一种更加应试的应试教育?不是自愿想要进行的科研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么?
曾经有什么地方的微信说杭电是一所低调的有实力的高校。对于是否有实力,我无法做出评价。但我只想问一下,这所学校哪里是低调过了?从承包了一本高考历年投档线的印刷,到多本类似赠阅书籍的封底广告,似乎是一本这方面有大传播量的书,都能看见广告。当然,还有就是随便翻开一本都能看见的完全一致的志愿填报意见(当然这里不止一所学校,当然每次前后顺序也相同,当然我也不知道那些话究竟是屁话还是有用的话)。当然还有硬到不能再硬的「爱情故事」软广。
不过还有顺便一提的就是「三位一体」面试。杭电和计量的三一我都参加了。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都多多少少有点不放松,所以表现不好也是情理当中。不过有两点:首先是计量三一前一天我的手机收到了Android 5.0的系统更新。虽然之前一直没说过,但是那一天晚上我确实是睡前开始下载系统更新,然后安装。其后虽然有闭眼睡觉,但是还是多次睁眼查看系统更新进度。最后那一天完完全全开始睡觉的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二天也就没什么精神。其中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环节也没说上什么话(不过可能也和这个无关,但表现肯定是很差的)。而杭电的三一,虽然开头不好,但到了面试快结束的时候还是能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但是,最终面试的成绩却是很出人意料:杭电分数70+,但计量有80+.
这么这一点或许还什么都不能说明,毕竟也有可能是两边分数评判标准不同,也有可能是计量测量的实践给了不少加分。但是,浙工大朝晖的招生咨询却是让我觉得三一之中是不是存在着一些水分。当时是杭电管招生的老师在一旁,帮着忙来回答问题(因为给定的桌子前面人实在太多)。那时候当然是想知道这么一个三一面试分数和高考分数通过三一进杭电是否保险,那个时候那位老师是这么回答的(非原文,仅大致意思相同):
但是大学和高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办法用其他科目上的优秀来填补数学上的坑。而且数学的重要性也在现在被提拔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位置上,相对于高三课时都是大于的。(与高三课时数量相同,但每节课要多五分钟。)就算撇开这点,到了大学也没有化学和生物(不过就算有肯定也大不同),物理虽然第一学期还没有,但也正是因为第一学期没有,或许就说明了物理和数学的关系更加紧密了,需要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才能学习物理。换句话说,物理也不再会是一门优势学科了。
另外是学校。学校今年刚刚评选上省重点(这一点直到投档线出来前我一直不知情)。这一称号浙工大想必是完全不会在意的(因为本身就是「2011重点高校」,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种省重点),但是其他一些学校像是理工等却会不服气。但学校偏偏又认为自己应该要是和浙工大平起平坐的,自认为自己的科研可以排全省第二仅次于浙大的,省重点这个称号只能是自己的,要是丢了这个称号就一定是学生的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规定:像是必须要有科研方向的学分,还有就是必须每学期每班都要有人不及格。看起来学校早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浙工大」的位置上。但是浙工大毕竟还是浙工大,说得难听点如果不是因为后面几门冷门专业拖了分数的后腿,投档线一定还要高。但是我就是没有科研方向的兴趣,为什么也要被逼着要搞科研的东西?如果说科研是为了避开应试教育,那么这种强制性要求科研的规定岂不是一种更加应试的应试教育?不是自愿想要进行的科研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么?
曾经有什么地方的微信说杭电是一所低调的有实力的高校。对于是否有实力,我无法做出评价。但我只想问一下,这所学校哪里是低调过了?从承包了一本高考历年投档线的印刷,到多本类似赠阅书籍的封底广告,似乎是一本这方面有大传播量的书,都能看见广告。当然,还有就是随便翻开一本都能看见的完全一致的志愿填报意见(当然这里不止一所学校,当然每次前后顺序也相同,当然我也不知道那些话究竟是屁话还是有用的话)。当然还有硬到不能再硬的「爱情故事」软广。
不过还有顺便一提的就是「三位一体」面试。杭电和计量的三一我都参加了。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都多多少少有点不放松,所以表现不好也是情理当中。不过有两点:首先是计量三一前一天我的手机收到了Android 5.0的系统更新。虽然之前一直没说过,但是那一天晚上我确实是睡前开始下载系统更新,然后安装。其后虽然有闭眼睡觉,但是还是多次睁眼查看系统更新进度。最后那一天完完全全开始睡觉的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二天也就没什么精神。其中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环节也没说上什么话(不过可能也和这个无关,但表现肯定是很差的)。而杭电的三一,虽然开头不好,但到了面试快结束的时候还是能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但是,最终面试的成绩却是很出人意料:杭电分数70+,但计量有80+.
这么这一点或许还什么都不能说明,毕竟也有可能是两边分数评判标准不同,也有可能是计量测量的实践给了不少加分。但是,浙工大朝晖的招生咨询却是让我觉得三一之中是不是存在着一些水分。当时是杭电管招生的老师在一旁,帮着忙来回答问题(因为给定的桌子前面人实在太多)。那时候当然是想知道这么一个三一面试分数和高考分数通过三一进杭电是否保险,那个时候那位老师是这么回答的(非原文,仅大致意思相同):
「这样的话可以当初跟我们老师说一下让帮忙面试分数给高一点的。」那时候是我第二次对杭电好感度降低(第一次是得知寝室夜间熄灯插座也断电)。那时候也有考虑过其他学校,不过当时有在摆摊的也就只有工商和理工这些工科学校,相对于杭电给出的专业承诺制,显得也就没有什么优势。而且当时按照去年名次来看,哪怕是第一志愿进也是没问题的。(当然就算进入了第一志愿,数学还是有问题。不过自动化从一开始就是我不喜欢的专业,说它是为了凑足六个资源才填写的一点也不过分。)
好惨…
回复删除